返回专栏首页

脱贫攻坚衡阳答卷13精准“扶智”阻断“贫困链”

来源:衡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7-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在扶贫脱贫的过程中,“智”和“志”是内力、内因,只有真正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力和内因,才能形成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为此,耒阳市始终将学生资助工作摆在教育扶贫工作首位。2018年,该市为落实国家资助项目共发放资金4660.14万元,资助学生10.88万人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54986人次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1934.34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012人,发放贷款金额835.78万元。

  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教育资助是否精准,关键在于贫困学生“识别”是否精准。为提高“识贫”精确性,耒阳市着力在“信息摸底”和“数据匹配”上下功夫。

  耒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曹晓晖介绍,该市教育部门为精确摸准贫困学生底子,采取“双线并行,合力推进”模式,按“户籍地”原则,走村入户进行摸底,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同时,按“学籍地”原则,各学校组织教职工走村入户进行摸底。

  为了解决“信息采集量大、录入上报错误多、匹配比对任务重”等难题,耒阳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自主研发了Excel数据录入匹配模板(以下简称“信息录入匹配宏”)。通过“信息录入匹配宏”模板,将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提供的贫困学生信息进行匹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下阶段,我们将以“学生信息录入匹配宏”模板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其功能,开发更加高效实用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使其效率更快、错误率更低!”曹晓晖说,该系统现已成为周边各县市区借鉴学习的模板,助力全市教育扶贫更加精准与全面。

  “一对一”,让帮扶更有温度

  在耒阳市教育扶贫系统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对一”的帮扶教师。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晰明了,如果发生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就能轻松找到责任人。同时,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进行2次家访,对贫困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每月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心理疏导,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班主任就是我的帮扶老师,她平时很关心我,在我感冒的时候,会给我拿感冒药,还常常带水果给我吃,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耒阳市实验中学初二学生谷小雪(化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告诉记者,她的“一对一”帮扶老师不仅常去家访,在班上也很关心她,“我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像老师那么好的人,当医生,为社会服务!”

  现在,对学生进行走访、家访、辅导,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师生沟通,成了许多老师周末的打开方式,全县450所中小学校近万名干部教师都参与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活动,为每个贫困家庭送去教育扶贫政策,为每个贫困孩子送去关心、温暖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