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 媒体评论 
“引进来”+“走出去” 开放的衡阳越发自信
发布时间:2019-07-23 10:02      来源:衡阳全搜索网     浏览量:
字体:

  7月22日,衡阳市政府在成都市与成都航空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翻开了衡阳临空经济发展崭新的一页;6月29日,在“衡变”公司,科特迪瓦政府与该企业签约12个轻工业贸易基地建设项目;5月30日,“衡阳(国际)眼镜小镇招商座谈会”在深圳市举行,并签下首批入驻企业今年以来,开放的衡阳捷报频传,海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4.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衡阳考察时提出的“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创新发展,开放崛起”战略,牢牢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已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上下联动,以上率下“走出去”

  市委、市政府一直都把扩大开放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并且频频打出自信娴熟的招商引资“组合拳”。

  “不能坐在家里等投资,要主动出去招商引资。”这是市委书记郑建新多次说过的一句话。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领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走出去”,寻找商机,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了全市上下重视招商、各级领导抓招商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他先后赴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成都等城市考察引进眼镜产业、以油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企业、化妆品项目、建筑陶瓷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临空经济产业,赴贝宁、科特迪瓦、菲律宾等国家,推动衡阳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投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群策也先后率队到广东、江西等多地开展招商引资。

  除了官方积极“走出去”,我市民间经济外向发展也同样活跃。据统计,目前全国异地衡阳商会27家,会员单位5000多个,衡阳在异地从业人员近百万,年营业额近千亿元,税收近百亿元。目前有深圳、上海、成都、杭州等异地衡阳商会代表回衡阳投资兴业,投资额近百亿元,涵盖了文化旅游、制造业、房地产、休闲农业等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共实现内联引资项目471个,实际到位资金262.1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48.55%,同比增长17.86%。预计全年全市实际到位资金5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0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苦练内功,用心栽好“梧桐树”

  2018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衡阳时,充分肯定了我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同年11月26日,国务院对我市“营造良好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围墙内的事企业干,围墙外的事政府管”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共识。

  从粤港澳大湾区沿京广线北上,途经的第一个大城市就是衡阳。从1189立体交通网络到五定班列;从湖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到跨境电商产业园;从南岳机场到大浦机场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其拥有对外开放的优厚硬件条件,在大湾区附近成功打造了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洼地。

  硬件之外,软件同样重要。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文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招商引资“最强磁场”。2018年,衡阳成功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如此茂盛的“梧桐树”,怎不引来“金凤凰”?在今年4月中旬举办的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上,我市共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额达283.8亿元,总引进资金达273.8亿元。其中,包含绿地集团、丰树集团、苏宁集团等三类“500强”项目共14个。

  据统计,自2011年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我市先后承接沿海转移企业682家,其中就有富士康、中核、中国五矿、华侨城等一大批“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持续开放,不断扩大“朋友圈”

  一个城市外向经济活跃与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看她的“朋友圈”有多大。

  7月3日,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在共建“一带一路”契机下,该公司今年1至6月已完成对非订单额3000万元人民币。我市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已与16个“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特别是与科特迪瓦、贝宁等非洲国家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今年上半年我市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达10.9亿元,进出口规模居全省第二。

  截至目前,我市外经合作已遍及六大洲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日本栗东市、白俄罗斯博布鲁伊斯克市、菲律宾黎牙实比市等8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或签订意向书,衡阳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我市还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情况,重点推动了输变电、钢管深加工、基建工程、文化教育、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实现衡企出境、衡品出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近5年来,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平均增幅达30%以上,总量和增幅均排全省前列。其中,特变电工衡阳公司承建的老挝输变电工程、中铁五局二公司承建的中老铁路工程、亚升合富承建的东帝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等,都获得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与韩国、阿联酋等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外贸“倍增”。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38222万美元,同比增长48%,增速居全省前列。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