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碧水保卫战:衡阳市作好“水文章”实现河清水净
发布时间:2018-11-30 07:36      来源:衡阳新闻网     浏览量:
字体:

  编者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飞鸟成群、鱼翔浅底的画卷正逐步呈现,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衡阳的水更清、天更蓝、城市更宜居。近日,省媒走进衡阳,就衡阳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相关工作展开报道,究竟衡阳的绿水、黄土、蓝天是否已经成为常态?衡阳新闻网从即日起推出四篇系列报道,就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工作成效展开报道,敬请关注。

  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湘江水系和衡山灵气造就了衡阳的湖湘文化底蕴,湘江流经衡阳境内达226公里,发达的河网、水系使得衡阳在作好“水文章”面临着巨大考验。

  在衡阳蒸水入湘江口水质自动站内,一排监测机器正在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该站配置了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9项检测指标,可以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衡阳市对湘江及其一级支流等主要河流都设置了监测断面,共有27个。据各个监控站数据综合显示,衡阳市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17年,全市2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9.4%,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2018年1至9月,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为优,27个地表水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8.4%,其中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的断面24个,Ⅲ类水质的断面3个。国家、省2018年考核衡阳市年均值需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共5个,全部达到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1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面改善水质,衡阳从强统筹、抓部署着手。自2013年开始,衡阳市就组织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期间,全市共完成湘江治理类项目296项,2016年-2018年共完成189项。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水污染防治等相关工作召开10余次专题调度推进会。今年6月,全市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大会,印发了《衡阳市2018年污染防治水气土实施方案及“夏季攻势”任务清单》等方案,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水污染防治任务全面纳入到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与此同时,通过融合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与 “河长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并结合衡阳实际,将村级纳入河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四级河长制均由党政“一把手”任第一责任人和总河长。

  全面改善水质,衡阳从控源头、抓保护切入。2016年以来,全市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36万吨,同时停批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审核。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推动敏感区域污染企业退出,合江套片区已关停搬迁区域内102家污染较重的企业。突出河湖水生态保护,受保护湿地面积达37499.64公顷,完成人工造林28.3万亩,裸露山地造林4.25万亩。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大力倡导实施循环绿色农业,已建77个高标准省级农业面源污染工程,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83.5 %,化肥施用量减少1.2/亩,利用率提高37.8 %,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减少20 %。

  在工业水污染治理方面,全市1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在生活水污染治理方面,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实现了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了垃圾填埋场9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各1座,生活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市城区11个黑臭水体中已整治完成7个;对全市15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乡镇2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并完成了1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在农村水污染治理方面,完成了 1223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4%。

  沿着湘江步行感受,江面波光粼粼,一江清水令人赏心悦目。作好水文章,保护母亲河,实现河清水净,衡阳在行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