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1-10月衡阳经济保持总体平稳
发布时间:2019-11-22 10:30      来源:市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一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省级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3%;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非公有制企业增长7.8%。二是服务业持续增长。1-10月,全市全市旅游总人次增长10.3%,较前三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增长13.2%,较前三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1-9月,全市561家规上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41亿元,增长20.9%,较上月提高6.8个百分点。三是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虽较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8%、17.2%。四是消费市场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48亿元,增长10.2%,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和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2、9.9%。

  (二)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一是投资结构优化升级。1-10月,全市产业投资增长26.3%,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1.5%,较前三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制造业投资增长15.0%,较前三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市高加工度工业增长7.3%,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1.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3%,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1.7%,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发展型、改善型、康乐型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9.6%、33.9%、23.2 %、24.8%。

  (三)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一是财政收入较为稳定。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04.79亿元,下降3.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3.5%,降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支出较快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8.92亿元,增长11.9%。从级次看,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57亿元,增长17.8%;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35亿元,增长3.3%。三是金融扶持力度加大。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17.57亿元,增长6.3%。其中住户存款2770.44亿元,增长10.2%;贷款余额2418.28亿元,增长13.2%;存贷比为60.2%。

  (四)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

  一是对外贸易平稳发展。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93.27亿元,增长32.3%,比去年同期提高3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60.54亿元,增长43.0%;进口总额132.73亿元,增长21.3%。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3.86亿美元,增长16.5%,比去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8.5%,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一是大项目入统减少。从统计在库项目看,10月份全市5000万以上统计在库的投资项目为528个,比上年同期的572个减少44个,下降7.7%。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仍处低位。1-10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低于全部投资增速9.8个百分点。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6.0%,持续低位增长对全市投资影响很大。三是民间投资有所回落。全市民间投资虽增长26.7%,但与前三季度、上半年相比,分别回落1.3个、4.2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活力有待加强。从消费区域看,当前,农村消费市场的市场总量、商品结构、档次均不能适应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快速改善的需要。1-10月,农村市场总量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城镇0.3个百分点,农村贸易企业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从新兴业态看,本地限上批零行业电商单位较少,起步晚且成长较为缓慢,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不明显。1-10月,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仅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1%。传统线下消费与新兴网络消费发展不平衡,融合度偏低。

  (三)新增“四上”企业数量数量较少。截止到10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123家(不含投资项目),同比增长46.4%;分专业看:工业42家、建筑业7家、批发零售业11家、住宿餐饮业3家、房地产业57家、服务业3家,居全省第10位,与排前三位的长沙(562家)、邵阳(396家)、永州(250家)差距还很大。全市新增企业数量少,“准四上”企业培育工作见效慢,企业入库增长依然乏力。

  三、意见建议

  (一)全力促进投资增长。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顺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引进一批有稳定纳税额的大项目,争做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化项目建设责任,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短板,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投资比重,推动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短板。

  (二)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消费市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度假产业、风俗民俗文化、医疗保健、健康养老等产业,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想方设法推动线下实体经营与线上融合,转变营销方式,更多挖掘寻找消费群体,更有力地促进衡阳消费品市场发展。

  (三)强化“四上”企业培育。围绕当前全市单位总量偏低、行业覆盖不全、破解难题乏力等困难和短板,要突出抓好贸易业和服务业企业的申报工作,努力推进“个转企”、“产转企”、“小升规”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为重心,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四上”企业。同时,要积极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培育优势企业力度,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对申报成功的“四上”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