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四上”新增总体平稳 存在问题仍需关注——1-10月衡阳市“四上”企业新增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04 10:51      来源:普查中心谭捷     浏览量:
字体:

“四上”新增总体平稳 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1-10衡阳市“四上”企业新增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衡阳市在扶持规模企业上精准发力,营商环境逐步向好,新增企业数量不断扩容,为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注入新动力。截止到10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123家(不含投资项目,下同同比增长46.4%;分专业看:工业42家建筑业7家、批发零售业11家住宿餐饮业3家、房地产业57家服务业3家 

  、 “四上企业新增主要特点。

  新增企业数稳中有升分月份,9申报10家“四”企业,10申报33四上企业,呈现逐月增多态势;分年度看,今年1-10月共申报123,比去年同期增加39 家,同比增速46.4%其中,工业增加21家,同比增长100%;批发零售业增加5家,同比增长83.3%;住宿餐饮业增加3家;建筑业减少6家,同比下降46.2%;房地产业增加20,同比增长54.1%;服务业减少4家,同比下降57.1%。

  (二)工业、房地产企业增速较快、三产业企业仍是新增“四上企业的主力。今年以来全市以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核心,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企业较快发展。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00%,增速高于全市新增“四上”企业增速5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较快发展。房地产57家,去年同期增20家,同比增长54.1%。分产业看,新增第三产业企业74个,占比60.2%;第二产业“四上”企业增加49个,占比39.8%,三产业企业仍是新增“四上”企业的主力。

  (三)县区入库企业数呈阶梯分布,祁东县表现抢眼。由于各县市区经济基础和经济活力的差别,新增四上企业出现了增长不一的情况。从县市区新增企业数量来看,祁东县1-10月新增企业数达到26个,占全市入库企业的21.1%,排在全市首位。其次是耒阳市、衡阳县和衡南县,分别有13个、12个、12个企业入库,处在第二阶梯区间;常宁、衡东入库企业数处在第三阶梯区间,五城区和市直园区新增企业数较少。从近两年的新增企业数量看,衡阳、衡南、耒阳、常宁呈稳定增长的趋势;蒸湘、石鼓衡东新增数量下降明显。

  (四)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市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新增123四上企业国有企业仅有1家;民营企业122家,同比增长52.5%,占全部新增企业的比重为99.2%;私营企业63个,同比增长21.2%,占全部新增企业的比重为51.2%

  存在问题

  (一)“四上”企业在库数减少较多,后期增力不足。目前情况看,“四上企业仍是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止2019年9月全市在库四上”企业3389同比下降1.31%,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3%下降至今年的7.5%。其中工业减少101家、同比下降9.1%;服务业减少46家,同比下降7.34%“四上”企业是各专业主要指标的重要载体,数量持续减少对于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影响了企业入库。特别是服务业部分行业提高了营业收入达规的标准,不再依据从业人员达的标准进而增加了申报难度,从县市区反馈情况看今年年度服务业达规企业数量明显锐减,有些县市区甚至连一家可以申报的服务业企业都找不到,这与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的趋势不相适应

  (二)新增“四上”企业数量与其他先进市州相比差距仍较大。1-9月,全市“四上”企业新增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个,增幅达25%,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9%下降至今年的4.4%。虽然新增企业数比去年有所增加,但占全省的比重有所下降,与先进地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长沙、株洲、湘潭新增个数均超过100家,分别比衡阳多358家、70家、32家。与湘南兄弟市州比衡阳与邵阳、永州、郴州新增“四上”企业数量也呈现较大差距,分别相差246、134家、18家;与经济规模差别不大常德、岳阳比较,分别比两地相差10和20家。全新增企业数量与全省兄弟市州差距较大,说明我市项目落地慢、企业产生效益过程长,“准四上”企业培育工作见效慢,企业入库增长依然乏力,而其他地市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势头强劲。

  (三)新增企业行业分布不均新兴产业新增仍显不足。从各专业新增企业在全省排名情况看,全市新增四上”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房地产业。其余各行业新增情况均处于落后状态。其中建筑业企业新增3个,居全省第11位批发零售业企业新增6个,居全省第11位;住宿餐饮业企业新增2个全省第9位重点服务业企业新增1个,居全省第12位

  新增工业企业中,农产品加工、皮革制造、家具制造、石灰混凝土生产传统制造业企业共计25,占全市新增工业企业近六成。今年新增5家高新工业企业,大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批发零售、居民服务、教育等传统服务行业占整个新增第三产业企业一半以上,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四上企业培育工作亟待加强,部门协作配合程度有待提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申报数量较少的县市区通常存在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发展不平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紧密的问题,平时只注重已在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准四上”企业帮扶力度不大,甚至对满足申报条件企业的排查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企业漏报;同时由于培育、宣传力度不大,企业的配合程度不高。一方面,企业申报成功后,每月需要按时报表,增加工作负担,还对地方政府可能从严征税产生担忧,从而不愿意参加申报,另一方面申报入库资料审核要求相当严格,导致经常需要补充修改,部分企业出现厌倦情绪。另外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对策建议

  “四上”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举足轻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否真实反映出来,取决于能否把符合条件的“四上”企业及时纳入统计。近年来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四上”企业申报工作,要求各部门和县市区做到齐抓共管,应统尽统,但是“四上”企业申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要将企业的发展培育作为“四上”企业申报工作的必要环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企业培力度,一是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把抓项目工作和招商引资的成效体现在“四上”企业申报数量上。二是努力扩大现有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着力解决好现有企业“达标”的问题,确保稳定在库。三是出台系列行业规范,对一些已经达到“四上标准的产业活动单位要积极导其注册为法人单位,抓好大个体户的转型升级工作,逐步形成转企、个转企、小升规”良性通道。

  (二)创新引领,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加快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增企业中的比重,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拓展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培育和拓展新兴服务业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功能增强、结构优化、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三)优化政策,提高申报工作积极是积极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培育本土优势企业力度,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尽快出台新增“四上企业的奖励办法,对申报成功的四上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目标,由对新增考核改成净增考核。要四上企业净增考核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及小康监测考核工作,绩效部门对部门及县市区“四上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及时进行调度督办、通报、考核。对完成申报任务较好的部门和主要工作人员适当进行奖励补贴,从而提高基层“四上”申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通力合作,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联动,推进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发改、经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管理监控的职能优势,着力挖掘和培养发展潜力大的法人企业,与统计部门共享企业信息,结合四经普结果共同建立“准四上企业信息库,不断提高入库工作的预判能力和工作效率,做到应统尽统。促使联动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宣传指导,增强企业申报意愿积极配合做好申报及申报入库后的报送工作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