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办件标题   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发展衡阳农村产业 切实加快提高衡阳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信件内容  

        现在衡阳全市农村居民收入虽然居湖南全省第四位,但衡阳农村居民还是呈现净流出状态,说明我们衡阳农村的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且衡阳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早就从全省第一退居全省第四位了,衡阳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主管部门,应该主动担当作为,把衡阳全市第一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在十四五时期让衡阳全市第一产业总值与增加值重新上升到湖南省第一位,而主要工作就是把农牧业发展壮大,看了近年衡阳全市的粮食总产量,竟然被隔壁的邵阳市超过,退居湖南第三,湘南地区再也没有地方产粮总量可以超过洞庭湖地区产粮首位城市常德市,还被大湘西经济区的邵阳市超过,衡阳市作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与湘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位城市,第一产业发展应该在全省排第一,衡阳全市还有许多田与土待开发,能够生产粮食的地方还很多,希望衡阳市农业农村局与各县市区强强合作,让衡阳全市粮食总产量翻倍,实现年产粮600万吨以上(即是2022年衡阳全市产粮总量的2倍以上)。


        再就是衡阳养猪牛羊鸡鸭鹅在市场上都很畅销,应该扩大规模,并助力出口国外,同时衡阳全市还要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与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肉食加工业,其产品也可以使其在国内外销售,还可以通过直播电商对外销售,从而为衡阳全市农村居民增收致富增添新动力,这样还有利于衡阳乡村振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衡阳农村居民人数的增加以及衡阳全市金融财税的持续健康开放发展,对衡阳全市调控物价也有稳定作用。


        其实衡阳市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农业大市,不能因为近年衡阳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而动了农业稳定根基的作用,农业农村仍是当前衡阳市最能系人心与稳定大局发展的领域,衡阳市农业农村局不能因为前任“一把手”被查与全市发展战略(制造业立市   文旅业兴城)没有把“农业稳衡”纳入而灰心伤气,我们衡阳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希望衡阳市农业农村局重新振作起来,把湖南省第一产业总值与增加值首位市的荣誉夺回来,并促使衡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超过株洲市和湘潭市且紧跟湖南省会长沙市,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加油!一位衡阳老农民的儿子,留信。

 
办件编号   2023101484031 处理状态   已处理  
提交时间   2023年10月14日  
答复单位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答复时间   2023年10月24日  
答复内容  

尊敬的网民朋友:

您好!您在农委主任信箱关于《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发展衡阳农村产业 切实加快提高衡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咨询投诉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反映“近年衡阳全市的粮食总产量,退居湖南省第三”“让衡阳全市粮食总产量翻倍,实现年产粮600万吨以上”问题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是层层压实工作责任。3月1日,市农业农村局经市政府同意下发《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的通知》,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发到县市区。12个县市区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和丘块。二是重点抓好早稻集中育秧。按照“一个乡镇建设一个育秧中心、一个村建立一个集中育秧点”的要求全面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全力保障省下达我市早稻集中育秧目标任务完成。三是有序推进“百千万”梯级示范。采取村办百亩、乡办千亩、市县办万亩模式推进双季稻梯级办点示范,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市级领导联系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工作的通知》(衡办发电〔2023〕40号),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万亩示范片制度。四是强化农技服务。市县两级组建各类农技专家服务团,组织农技人员对早稻集中育秧点实行“一点两人”技术指导服务,在早稻移栽、收割和晚稻移栽等农忙时期,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户科学作业,同时搞好农机调度,全力保障春插、收割和晚稻移栽及时完成。五是严格督查考核。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成粮食生产专项督查组,在粮食生产关键时节开展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对落实不力、措施不实、进度缓慢的乡镇实行挂牌督办,推动问题整改,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

2020年全市完成粮食生产面积722.25万亩,产量317.54万吨;我市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因地质特征和历史原因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大,占比在全省靠前,受污染耕地综合治理任务重,2021年因种植结构调整,省下达我市粮食生产面积任务调减为708万亩,产量为312.5万吨,我市完成粮食生产面积708万亩,产量314.95万吨,圆满完成省下达我市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022年全市完成粮食生产面积708.7万亩,产量308.47万吨。第三代杂交水稻在衡南县双季亩产超1500公斤,实现预期攻关目标。近年来,我市粮食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全省的排位也较稳定,促进粮食面积产量稳步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各级各部门也在朝着这方向努力。

二、关于反映“还要养猪牛羊鸡鸭鹅在市场上都很畅销,应该扩大规模,并助力出口国外”问题

衡阳市是畜牧业大市,2023年上半年,我市生猪存栏471.8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4.63万头,累计生猪出栏371.72万头,同比增加1.72%;家禽存笼5141.31万羽,同比增加2.07%,出笼3631.99万羽,同比增加0.43%;牛存栏30.80万头,同比增加1.89%,出栏5.04万头;羊存栏54.68万头,出栏31.26万头,同比增加7.72%。目前,畜牧业发展规模位居湖南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在动物疫情、市场、政策多重引导下,因地制宜,打造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通过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现代化设施装备对应用,规模化养殖比重得到大提升,其中生猪规模养殖由2019年的32%提升到现在的80%。标准化示范创建和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我市大力打造地方产业品牌,衡阳湘黄鸡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区覆盖全市七县五区,产品畅销粤港澳。衡阳湘黄鸡产业被湖南省政府列入“多县一特”的农业特色产业,被衡阳市政府列入了“三黄二茶”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铆足干劲、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感谢您对衡阳市“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对我市“三农”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