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问政  > 网络图文问政 
衡阳两会·局长通道|邹锟: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1-12-30 16:40      来源:衡阳新闻网     浏览量:
字体:

12月30日,在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后,衡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邹锟走上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局长通道”。

问:近年来,我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请简要介绍下我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总揽,以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持续加大了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创新主体日益壮大、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成果硕果累累、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明显成效。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科创衡阳”标签日益清晰。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可以用三句话来简要概括。

一是科创工作获得重大荣誉。我市已成功获评为全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衡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23项科创指标平均完成率达到126.33%,获科技部专家评估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期衡阳有望获此殊荣。衡阳高新区获评“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白沙绿岛产业园成功获批为省级高新区。省政府办公厅重点推介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经验。

二是科创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3倍,增速位居全省一类地区第一名;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增长了2.6倍,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增长了10.5倍;获国、省科技奖励67项,获奖数量名列全省前茅;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增长了1.7倍,强度增长了1.2倍,2020年我市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增速均位列全省一类地区第一名。

三是科创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创新举办了51期衡阳市企业发展“船山论坛”活动,这已经成为衡阳科技创新的靓丽名片。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全国人工智能年会等“国字号”科创活动。每年我市都举办了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宣传推介了衡阳科技创新工作和经验。衡阳科技创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问:当前,从国家到省、市都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首位赋能衡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请问我们科技部门将如何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答:近年来,国家、省、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首位赋能衡阳发展,并就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重点安排部署。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重大机遇,又是巨大挑战。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市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坚持以高质量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致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新基因都释放出强大的活力,让每一寸雁城热土都绽放出创新的光彩!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永葆“闯”的精神,闯出一条以高质量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创”的劲头,不断开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崭新局面。弘扬“干”的作风,真抓实干,加油苦干,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努力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在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我市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问: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下一步我们科技部门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创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进一步强开放,加强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集聚,促进科技要素在衡阳聚集;加快推进中心化,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具体来说,我市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六大行动”。

一是开展创新主体提质增量行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明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未来五年突破1500家。力争明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2%,未来五年达3.0%。

二是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聚焦“一核二电三色四新”产业发展方向,部署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同时,积极争取国、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户衡阳,助力我市创新发展。

三是开展创新平台建设行动。一方面,巩固提升我市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科创平台建设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速布局,积极对接国、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更多的国、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衡阳。未来五年,力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0家。

四是开展科技人才引培行动。大力推进“人才雁阵”计划、“万雁入衡”行动,重点引进一批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运用“UP”(高校+园区)模式、柔性引才等招才引智模式,引进一批高端科创团队。同时,优化本土专家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本土优秀专家人才的积极作用。未来五年,力争引进高精尖创新人才100名以上、高端创新团队30个以上,培养本土创新型人才15万余名。

五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高标准建设衡阳科创港暨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衡阳市分市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不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交易活动,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将积极组织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研主动、金服主办”的政产学研金服协调创新共同体。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科技成果在衡阳落地转化、开花结果。

六是开展创新生态优化行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和执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科技法律法规。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协调联动,努力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探索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制度,创新市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加强与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建设好科技支行。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努力在全市营造人人支持创新、处处鼓励创新、事事呼唤创新的浓厚氛围。(记者 邵俊杰)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