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强降雨影响,石鼓书院先后于7月8日至7月12日、7月13日至7月17日两次受洪水侵蚀,造成摩崖石刻段河堤塌方。7月25日,有关部门在清理塌方现场时,意外发现一处长约10米、宽约1.5米的石板路。经市文物部门及专家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判定该石板路于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但始建年代不详。目前现场已被封闭保护。
郑建新来到古石板路遗址现场认真察看,并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他指出,保护和利用好新发现的古石板路遗址,对丰富和传承石鼓书院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党委、政府及广大衡阳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要求相关部门以石鼓书院提质改造为契机,在精心保护的前提下,继续科学、高质量发掘古石板路遗址。
随后举行的现场办公会上,郑建新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系主任向桃初等研究讨论了石鼓书院提质改造方案。郑建新强调,要通过石鼓书院提质改造,为衡阳乃至全省人民丰实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要坚持“修新如旧”“修旧如旧”的原则,兼顾建筑功能与游览观赏,最大程度恢复书院原貌。要与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各类国学讲座,让来此的市民及游客感受到衡阳及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进一步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强化管理及工作人员培训,将石鼓书院打造成继东洲岛之后衡阳又一个“城市客厅”。当前,要面向社会抓紧开展文物等展品征集工作,加快书院布展,充分展示衡阳的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
郑建新要求,要加快修改完善提质改造方案,以最强执行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廉洁工程。
市领导刘丽华、刘正兴参加调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