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莫雄飞) “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按照‘激活内循环、做好微旅游’的总思路,发挥着‘牵头抓总、指导协调、工作推动、产业引导、监督执行’的作用,年初制定的12项重点工作已完成5项,启动或正在实施的6项,下半年将继续朝着工作目标推进。”8月17日,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主任,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郦君接受采访时称。
高等级景区逐步增加。今年来,我市常宁印山、衡阳县船山文化园、夏明翰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等3个景区成功创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衡东洣江生态观光园、衡阳县清花湾等2个项目创评为国家3A级景区。南岳区南岳镇被省政府获评为特色文旅小镇,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旅游业态日益丰富。“五一”假期,南岳祝融火文化园开业,衡东湘·江南温泉项目成功投入试运营,以上两个项目填补了我市无旅游大戏和无温泉度假项目的空白。
旅游政策持续完善。《衡阳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已对外发布,该政策对引客入衡、迎客入村、旅游节会、品牌创建等项目给予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旅行社引客和带客作用,增加旅游投资者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全市已签约的重点文旅项目5个,在建的重点文旅项目33个,在谈的重点文旅项目9个,规上企业共123家。上半年,我市国内外游客总人数为3976.81万人次,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达到352.29亿元,同比增长75.38%和75.94%,分别位居全省第二和第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