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把精准脱贫和防止返贫摆在突出位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绣花功夫”,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二、工作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市要确保3.96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除低保兜底对象以外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6%;持续巩固祁东县脱贫摘帽成果,稳固提升322个已出列贫困村脱贫成效和26.8万已脱贫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力争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挤入二类市州前三名。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1.全面提升已脱贫户脱贫质量。对2014年以来已脱贫户进行全面摸排,摸清重点巩固对象需求以及产业发展意愿,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为所有脱贫户量身定做全面提升脱贫质量措施,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同时对返贫和新增的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全力遏制致贫、返贫现象。

  2.全面提升已出列村脱贫成效。加快推进道路、饮水、电力、村级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力度,全方位改善和提升322个省级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确保已出列的省定贫困村巩固提升不反弹。

  3.用乡村振兴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在抓好贫困户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重点把握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与摘帽县、出列贫困村的巩固提升相衔接,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衔接整合,用乡村振兴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4.集中开展“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重残、危房、重病等特殊人群非贫困户(简称特殊困难四类人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保障指标,重点清查核实漏评、错退和返贫问题,饮水安全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低保户和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针对国、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交办的问题,扎实开展问题整改,真正使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5.进一步强化扶贫机构队伍建设。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全面加强扶贫部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强化内设机构、职能配置等工作。乡镇(街道)原则上要配备3名以上扶贫专干,把扶贫办建设成为与之定位相匹配的工作部门,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6.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实事求是、分户甄别、分类处理原则,严把标准和程序关,切实抓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做到谁是贫困人口有名有姓,为何致贫有原因,怎么脱贫有记录,是否返贫有跟踪。要对2018年以前标注脱贫的人口脱贫措施进行采集,充实完善。

  7.进一步强化部门衔接工作。推进扶贫信息部门共享、互联互通,保持部门之间数据一致性,确保住房、教育、基本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到户到人保障政策及时有效落实到位。

  8.进一步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防止出现“资金等项目”资金“趴账”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施项目建设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提高扶贫项目的带富效益。

  9.进一步促进工作平衡推进。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做好贫困群众与临界贫困群众的帮扶工作,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发展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整体满意度。

  (三)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

  10.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把深化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发展的首选之策,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三黄两茶”为突破口,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结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细化消费扶贫措施,提高扶贫产品的品质质量,培育一批扶贫产品的“衡阳名牌”,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切实提高我市产业扶贫的带富功能。

  11.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抓好转移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拓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12.强化教育、健康、安居扶贫政策落实。全面贯彻教育扶贫政策,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因贫失学,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政策,构筑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竭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扶贫,优先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确保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

  13.强化兜底扶贫。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合一”,多措并举加大对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扶持的贫困人口,给予政策性兜底保障。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14.建立健全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本级保持财政预算投入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县市区的财政预算扶贫投入不能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水平。

  15.强化资金使用方向。重点用于特困户扶持、产业扶贫、教育助学、健康保障等政策落实,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16.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和绩效评价,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强化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益要坚决查处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胆敢向扶贫领域伸黑手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通报曝光一个,绝不姑息迁就。

  (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17.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落实“三走访三签字”,真正通过走访发现突出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18.优化帮扶力量。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驻(联)村帮扶力量,确保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帮扶最穷的乡村,同时帮扶重点要转移到巩固产业发展等可持续性帮扶上来。

  19.继续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排查整顿,彻底消除因合村形成的遗留问题,坚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由县一级考察把关的做法,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推广富裕村带贫困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村企村社联建等做法,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六)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20.改进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出台激励勤劳致富的政策措施,完善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机制,防止政策“养懒汉”。

  21.强化宣传引导。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在全市挖掘推介一批勤劳致富、积极向上的脱贫典型予以奖励表彰,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孝老爱幼评比、和睦家庭评比、勤劳致富家庭评比等活动,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向;加强打击力度,杜绝打牌赌博等陋习,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拒不履行义务遗弃老人的典型采取司法手段追究其责任,产生震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七)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

  22.抓好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强化基础数据规范管理,及时跟踪、监测、化解逾期,及时处置欠息贷款,确保小额信贷逾期率不超过1%。

  23.抓好涉贫信访及舆情管控。防范社会风险,防止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因享受政策利益失衡引发矛盾,健全涉贫信访、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理机制,严格实行台账管理、销号管理跟踪督办和复核制度,高质量处置答复群众信访诉求,防止负面舆情和不良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

  (八)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24.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在继续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脱贫攻坚专项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市级直接考核到乡镇(街道)的办法,把责任真正压实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打通脱贫攻坚“三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估,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

  25.完善调度机制。继续坚持“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讲评、年终抓考核”的方式,强化对扶贫工作的调度,及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6.完善督查机制。整合督查资源,统筹安排好纪委、组织部、巡查办、督查室、扶贫办等单位的督查资源,确保督查合理有序,按计划进行,避免多重督查、重复督查,提升督查效率。通过督查找准突出问题,推动扶贫举措落实落地落细。

  27.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从用人导向、待遇保障、正向引导、人文关怀、抚恤救助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切实关心爱护扶贫一线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

  28.完善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行业扶贫牵头单位、驻(帮扶责任部门“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约谈、谈话诫勉和脱贫攻坚末位问责、违纪违规连带追责制,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作风漂浮、履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的个人和单位,以及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从严从快问责处理到位。

  (九)进一步提炼衡阳经验

  29.展示经验和成果。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专门队伍,安排专项资金,全面系统总结我市脱贫攻坚成果,表彰模范典型,宣传优秀事迹,提炼先进经验。通过电视台、报刊和各种新媒体大力宣传,特别要争取在国家级、省级党报党刊和新媒体上予以刊载,或者被内刊采用。通过宣传推介来彰显衡阳脱贫模范和扶贫干部的风采,展示衡阳脱贫攻坚经验和成果,展现衡阳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