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振兴视频 / 

决胜小康(6) 刘占魁:身残志坚的创富样板

今天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开篇我们来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劳动者。在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提起刘占魁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刘占魁克服肢体伤残,十年如一日,勤劳发展蘑菇产业,不仅率先实现脱贫,更在全村树立起了模范样板,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  
 
在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的村道边,刘占魁家的蘑菇种植基地3个大棚一字排开,大棚内,一个个白色菌种料袋整齐堆放两边,随着蘑菇采摘季节的结束,刘占魁正和家人忙着进行最后的采收。  
 
【同期声】  
 
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脱贫户 刘占魁  
 
蘑菇每天可以摘得500到600斤,每一天的收入差不多900元到1000元,全年有7个月(摘取期),就这样算起来,差不多(收入)20多万。  
 
今年的蘑菇迎来了大好收成,刘占魁高兴不已。然而在接触到蘑菇之前,刘占魁却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年轻时的他因为过度劳累,落下了一身病,导致肢体伤残。加之老伴多病、儿子眼残等原因,家庭因病致贫,在2014年被列入帮扶对象。  
 
【同期声】  
 
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脱贫户 刘占魁  
 
那时候没有收入,只有3亩多田,2头猪,我没有生活来源,没办法在信用社借了26000元贷款,维持几年的生活。  
 
为了致富,刘占魁开始另谋出路。从2009年开始,他就尝试蘑菇种植,因缺乏技术,两年时间就赔了5万多元钱。2013、2014年,蒸湘区扶贫办、残联、移民局安排刘占魁父子参加市、区残联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区残联连续两年在资金上给予帮扶。区扶贫办、移民局还聘请专家给予他们技术上的支持。多方努力之下,刘占魁一家终于在2015年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同期声】  
 
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罗细森  
 
主要是协助他流转土地, 2017年政府对他自主发展产业脱贫,给予了奖补3万元,2018年又给予了奖补3万元。  
 
【同期声】  
 
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脱贫户 刘占魁  
 
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自己全家老少,艰苦创业,团结一条心,凝成一股绳才把产业搞出来。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找到致富窍门的刘占魁,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又开始尝试种植桑葚,变桑籽为票子。试种的两亩地,一年后挂果,每亩收益万余元。取得成功后,工作队与刘占魁父子决定做大做优桑葚种植新文章,创办“惠康果园”,引种优良桑葚、香椿、无花果等,目前已成功带动了10多户农民稳定脱贫致富。这硕果累累的桑树林和颗粒饱满的桑葚果,见证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的过程,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同期声】  
 
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党总支书记 褚秋元  
 
老刘发展产业已脱贫,起了示范作用,所有贫困户愿意跟他学习,(大家)有信心脱贫致富。  
 
【同期声】  
 
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脱贫户 刘占魁  
 
现在我已经脱贫了,我有责任带领村里面那些贫困户和我一样,共同来脱贫,我现在种桑葚树就是树立一个样板,让他们自己有条新路子,让他们学习。  
 
(来源:衡阳新闻联播)  
 
编辑:周振飞  
 
责编:刘 骏  
 
三审:雷万福

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