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蒸湘气象新 农民日子美 ——衡阳市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观察

春风拂大地,田畴染新绿。一粒粒饱含农民美好期盼的种子被撒入泥土,酝酿着下一个丰收时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年来,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衡阳市干部群众满怀信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拼搏进取,在奋斗中创造幸福生活。

一年好景看春耕。当前,衡阳市建设农业强市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抢抓大好农时,扎实做好春耕备耕,着力推动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用心用情绘就新时代蒸湘版的“富春山居图”。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3月14日,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的一块水田里机声隆隆,乐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正驾驶拖拉机在田间作业,翻地、平地、深松,为早稻生产作准备。党的二十大代表、合作社负责人朱霞介绍,今年合作社共流转3800亩土地种植水稻,其中早稻3200亩、一季稻600亩。

人勤不负好春光,三月田头备耕忙。“今年,衡阳市提早行动,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坚决打赢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市委主要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已有1.5万余台拖拉机和旋耕机等投入田间作业,为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面,汇成衡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衡阳市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春天,是复苏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

“近年来,衡阳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有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春的消息来到希望的田野,衡阳市广大农民开始了新一年的耕耘。融融春光里,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徐徐铺展。

产业振兴,让发展路子更宽、基础更牢

3月13日,在湖南有吉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筛选、清洗、风干、搅拌、调味等,再由全自动机器进行加热、杀菌和包装,标志着祁东县黄花菜预制菜生产线投产。

公司负责人介绍,黄花菜即食预制菜拆封即可食用。公司高薪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研发了黄花菜预制菜系列产品,年均加工黄花菜即食菜、预制菜500吨,产值3000万元。

祁东县被誉为“中国黄花菜之乡”,全县种植黄花菜16.5万亩。祁东黄花菜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据统计,去年,该县销售黄花菜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种植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黄花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草”。

“‘十四五’期间,祁东县以发展黄花菜、酥脆枣、油茶、中药材、商品果蔬‘五个十万’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出台‘黄花菜十条’‘油茶十条’等惠农政策,用好‘祁珍异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该县建成了一批示范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据了解,“五个十万”等产业成为祁东大多数乡镇的特色产业,红薯、槟榔芋、西兰花等农产品走出了产销一体化新路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逐步形成,农村经济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去年,衡阳市深入实施‘六大强农’‘双百十’产业建设行动,成功打造了‘三黄两茶’区域公共品牌、推介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和200多个绿色有机产品。”据介绍,该市现有角山米业、金雁粮食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余家,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20万吨以上。现有油茶林面积378.5万亩,面积、产量和产值均领跑全国地级市。黄花菜面积18万余亩,产值约20亿元,并拥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5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去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衡东)活动。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衡阳市大力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去年,该市认定40家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了4家农民合作社和10家家庭农场省级以上示范社典型案例。该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清零”。8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选编进湖南集体经济百村案例,86个村进入中央财政扶持试点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衡阳市还按照“推动有效衔接、强化直接帮扶、加强主体培育、坚持市场带动、坚持科技引领”的原则,5年来,该市实施的省重点产业帮扶项目156个,项目覆盖脱贫户75415人、监测对象20407人。按照协议,目前已全部分红到位。

衡阳市高度重视防返贫“五有”产业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有精准识别台账、有帮扶主体带动、有技术指导服务、有产品保底回收、有财政资金扶持的防返贫“五有”产业帮扶行动。经统计,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脱贫户37943户、120098人,监测户3656户、8333人,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

乡村振兴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去年,衡阳市累计投入资金634.4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设施建设和维护,集中安置点安全饮水到户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信集中覆盖率、中小学生就学条件改善率、就医条件改善率均达100%。坚持落实“一区一方案、一户一项目”产业帮扶要求,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76个,小型工业园区4个,农牧业产业基地(园区)183个,商贸物流园区和冷链仓储基地46个,旅游产业发展项目2个。

“衡阳市通过就业帮扶车间、园区、龙头企业等周边基地、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等方式,带动搬迁群众就业总计8933户、17512人,有就业意向搬迁群众实现充分就业。”衡阳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家庭每户不少于一人就业的要求。并大力发展乡村车间。一年来,全市共盘活670处闲置资产,建成乡村车间1151个,吸纳农村人口就业4万人。

同时,衡阳市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市委主要负责人专程赴永顺县考察对口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均与永顺县完成对接,有帮扶任务的21个市直相关部门分别与永顺县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对接,共投入帮扶资金1310万元,引进3家企业落户永顺县,实施项目33个,带动就业近600人,创设公益性就业岗位70个,建设东洲岛“永顺县馆”,助力完成消费帮扶销售额2100万元。

“‘十四五’期间,衡阳市要以‘三黄两茶’及优质稻、生猪、中药材、特色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农产品集聚区和农业特色小镇,形成“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衡阳市广大“三农”干部职工和驻村第一书记在田野乡村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展特色种养、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做大做优做强具有蒸湘乡土特色的农产品,与乡亲们一起不断绘就产业振兴的美好画卷。

生态优美,让乡村更靓丽、更宜居

走进坐落在“五岳独秀”的南岳区光明村,道路宽敞整洁,行道树整齐排列,垃圾分类处理,农家庭院洁净有序。

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光明村一直在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使村子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去年,南岳区实施‘生态立区、旅游强区、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战役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乡村成为美丽田园、创业乐园、乡村公园、幸福家园。”区委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了“红星田园综合体、水濂月光村落、十里茶乡”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促进清洁村庄向美丽乡村蜕变。去年,南岳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近年来,衡阳市结合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转变。统筹推进‘四治四抓’,即治厕、治水、治垃圾、治房,抓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村规民约、乡风文明,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该市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去年,石鼓区旭东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珠晖区茶兴村、南岳区光明村、祁东县兰古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么建?衡阳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要扎实稳妥推进,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去年,该市坚持以标准引领和标准建设,制定涵盖乡村环境、农村建房、乡村道路等12个大类46个子项的乡村建设标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转变,让乡村提“颜值”、增“气质”。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3月12日早上,衡阳县台源镇东湖寺村村民刘义桃上完厕所后,来到自家屋后的小菜园。老人蹲下腰,用手掀开了菜园旁的贮粪池塑钢盖,用浇菜的水瓢从贮粪池里舀出经发酵后的粪肥浇灌菜园。

刘义桃边浇边告诉我们,去年,村里实行改厕后,政府帮助她家改建了水冲式卫生厕所。“现在上厕所,冬天不冷,夏天不臭。还能利用粪肥浇灌菜园、种植花草树木,一举多得。”

去年以来,衡阳市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以“标准化”理念推进农村改厕,把好产品质量、招标采购、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关。截至2022年底,该市已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50027户、农村公厕新建219座,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

“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不仅方便了出行,也为大家带来了财富。”3月8日上午,在衡东县偏僻山区南湾乡江东村,村党总支书记聂庆华组织村民搬运南竹装车,他告诉我们,茶陵县一家竹木加工厂订购了5000根南竹,直接把车开到了山脚下。去年8月,4.1公里通村公路修通后,村里还创办了3家竹木加工厂,安排了60多个村民就业。

据了解,近两年,衡东县将农村“四好公路”工作,列为改善民生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投入1.5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20公里,名列衡阳市第一。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乡间小路升级为产业大道,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路。”衡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修通产业路,喝上自来水、连上互联网……农民身边的“关键小事”陆续办成,汇聚成蒸湘大地山乡巨变。1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构建,乡亲们看病、上学、办事更方便。

衡阳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组延伸、往户覆盖,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短板。

3月10日一大早,耒阳市夏塘镇新泉村74岁的退休教师廖树生,拿着早就备好的两瓶老酒,出门给人祝寿。

那天是村民李开生的老伴七十大寿,作为老朋友,廖树生理应前来祝贺。但旁人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就在去年,三组的李开生一家和二组的张传文一家,结下了梁子。李开生家住得偏,每次出门,都要经过张传文家承包地上的一个水塘边。路窄地滑,几年间,他家人已经在那塘边摔了3次。

“说什么也要把路修宽点,不能再遭这个罪了。”李开生放出话来,一定要修路。但修路势必要占地,那块地,是张传文一家的承包地。

新泉村党支部书记邓运根介绍,村里以往因为种田争水争地、看门狗咬了人这种事,都产生过不少矛盾纠纷。“两家如果因为修路占塘,可能又要闹出矛盾。”

有文化,又当过校长,德高望重的廖树生退休后一直义务协助村委会处理矛盾纠纷。耒阳市推进“湾村明白人”工程后,廖树生成了村里第一个“明白人”。

等到李开生一家酒酣耳热,心情大好的时候,廖树生端着酒杯来到李开生跟前,对他说:“老李啊,虽然我长你一辈,但年龄差不多,听听我的劝,现在日子这么好,儿女又这么孝顺,你和张家的那点事,僵持下去都没好处。”

听廖树生这么说,李开生点头了:“你讲什么我都听你的,但也请你帮我想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吧!”

一方作出让步了,另一家就好办了。张李两家最终一致保证,不再因为这件事而起纠纷,由村里帮忙为李开生修路重新选线路。

耒阳,因耒水而得名。在80多条大小河流沿岸形成的5000多个自然村落,在当地被称作“湾村”。

“像廖老师这样化解矛盾,耒阳市的‘湾村明白人’已成功执行近2500件,执行法治宣传3000余次,各类民事纠纷下降14.2%,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耒阳市委主要负责人感慨,“在一年多的实践摸索中,‘湾村明白人’在矛盾调解、安全生产、民生实事、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等方面已经发挥着积极作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据介绍,2021年以来,衡阳市“湾村明白人”共收集反馈群众意见3.2万条,办结率达91%,化解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12万起,成功率98.6%。

无独有偶。衡南县推行的屋场恳谈会制度,屋场听民意,聚力解民忧,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当前,衡南县干部群众谋经济发展、促乡村振兴的干劲十足。3月11日,车江街道恒星村两委召开屋场恳谈会。

晚上8时,大塘角组肥子塘边上的屋场,数十把红色塑料椅围成一个圆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早已在此等候,35名村民代表陆续就座,恳谈会拉开序幕。

“我先说!”村民刘尤长指向身后的山塘,开门见山,“大家注意到了吗?肥子塘的另一端挨着杨梅山,山塘之间一直没有护坡和围栏。这几年来村里采摘杨梅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些还带着小孩,再不修建护坡围栏,保不齐会有人掉到塘里……”

800亩杨梅山是村集体产业,与肥子塘相连。这几天,刘尤长发现,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有十来棵杨梅树的树根已经紧挨岸边,“再说,塘里泥沙淤积、水面太浅,蓄不了多少水。硬化迎水面护坡,也有利于防洪抗旱嘛!”

听到这,大塘角组组长王元陆接过话头,“说到蓄水抗旱,肥子塘是我们村的骨干塘,管着下游5个组近700亩稻田。但是,从塘里引水的这条主干渠道,还是‘泥巴渠’,泥沙常常堵塞水渠。去年为了抗旱,村民每天都要清淤疏浚,村里能不能把这一段水渠硬化?”

“可不是嘛!水从‘泥巴渠’里走,边流边漏,很浪费。”种了3亩水稻田的刘尤长补充道。

有人开了头,村民代表纷纷一吐为快——

“村里家家户户养鸡鸭,散养的不少,对卫生环境造成影响。”

“游客多了,村里却没个像样的停车场。”

“我们去外地参观,人家村修了沥青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驻村第一书记武国成一一记录,“这些问题饱含着大家对恒星村发展的期待,也给我们下一步工作划出了重点。”

武国成表示,针对肥子塘护坡和围栏,村里会尽快拿出具体方案。由于杨梅山和肥子塘都是村集体产业,将由村集体配套一部分资金,力争在5月完成迎水面护坡建设。肥子塘主干渠道的维修,村里早就开始谋划,目前已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预计8月中旬完成招标,9月底开始施工,将彻底解决灌溉后顾之忧。

“村里的主干道有8.85公里,由于资金不够,眼下没法全都铺上沥青,今年我们争取铺设1.5公里。”武国成说,按照村里的规划,接下来将建3个停车场,提供40多个车位。

“关于圈养鸡鸭,村民还有不少顾虑。”武国成道出眼下的困难,“有的担心圈养后鸡鸭不下蛋,有的担心圈养后鸡肉鸭肉不好吃。我们继续通过屋场恳谈会做工作,大家思想统一后再实施。”

“如果需要,我可以去村民家做工作,讲讲圈养的好处。”刘尤长站起来,在场的党员群众纷纷表态支持。

近年来,衡南县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政策、听取民意、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谋划发展,3年以来共召开屋场恳谈会1.3万场,收集意见建议1.1万条,解决问题8400多个。

“屋场恳谈会,凝聚了民心民意民智。”衡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该市选取“屋场”,大力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深化拓展“屋场恳谈会+”,着力在宣传宣讲、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凝心聚力上下功夫。衡南县“党史学习教育+屋场恳谈会”模式被中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办推介。

截至目前,衡阳市共召开屋场恳谈会2.6万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8万余条,汇总各类问题近2万个,已解决问题1.7万余个。去年,该市共推荐1个乡镇、5个村申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衡阳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聚民心”战略工程,“衡阳群众”品牌创建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被中央文明办作为地方特色品牌予以推介,邹晴和黄厚瑜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人才是关键。去年,衡阳市实施“万雁入乡”行动,夯实乡村人才基础。该市首创干部人才成长“长回路”机制,通过任职、挂职、下派专项工作者等方式,选派6000多名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担任指导员和战斗员,有效夯实基层人才队伍。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836万元,推动554个项目落地,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62项,解决实际问题2612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衡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精准帮扶要更加注重扶志扶智。突出产业帮扶,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巩固乡村车间建设成果,稳定公益性岗位规模。让更多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确保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12.8万人以上。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光正好,衡阳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共同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