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特色经验 / 

衡阳市南岳区:实施党建“四大工程”引领乡村振兴

        2021年,衡阳市南岳区全面总结运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启动实施党建“四大工程”引领乡村振兴,以标准化建设、精准化服务、品牌化创建、规范化运行的方式,着力构建全域大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南岳模式。
        实施“政治引领”工程,打造乡村振兴“一线堡垒”。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与党建述职、班子考核、文明创建和标准化治理“双向纳入”,实施机关单位后盾包点、县级领导直接联点、党员干部对口蹲点,有效强化帮扶措施落实。着力筑牢基层支部战斗堡垒,突出以“组织振兴先行,党建引领赋能”破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党员承诺践诺、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打造“六联共建”跨村域党建综合体。以全方位提升为目标,先后开展两轮软弱涣散党组织摸底排查,严格落实“六个一”组织措施,实现动态管理、限时销号、整体提升,确保了党员群众全参与、整顿效果看得见。
        实施“先锋引领”工程,建强乡村振兴“三支队伍”。一是精选驻村队伍。按照“分级选派、区级统筹、集中派驻”的原则,实施“1+N”驻点联片帮扶机制,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18支38人,示范村、重点村、面上村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达到全覆盖。二是用好“书记”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领头雁”,新当选的128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7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6%,每个村至少培养2名青年后备力量,平均年龄较之前下降3岁。三是壮大人才队伍。以《祝融人才行动计划(试行)》及13个配套实施细则为支撑,不断拓宽紧缺人才和本土人才培育渠道,引进了首批专业性人才,编写了以种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知识手册》,开办农村种养殖户创业培训,培养种养能手300余人、直播带货人才80余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实施“产业引领”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基石”。一是农旅融合“带动一批”。坚持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积极推进西岭茶旅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了红叶寨休闲观光、红星村骑行部落、水濂村研学养生、寿岳“十里茶乡”等组成的“农旅融合经济走廊”,红星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二是龙头企业“领航一批”。发挥致富带头人、农民大学生、乡贤老干部等群体优势,持续深挖“寿岳”品牌内涵,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叶、黄菊和黄精等支柱产业。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杉湾茶叶合作社负责人李国军,牵头申报南岳云雾茶获得国家“区域公共品牌”称号;寿岳乡红旗村致富带头人王建安创办的“健安雷笋”,被列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生产基地名单。三是盘活资产“发展一批”。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倍增”计划,推广“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发展模式,聚焦生态采摘、水产养殖、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41个,鼓励村干部创办领办合作社11个、农业企业2个。2021年全区村均收入为12.3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20万元的村占比81%。
         实施“绿色引领”工程,提升乡村振兴“宜居环境”。一是以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为牵引。全面推行“屋场党建+五个到户”,不断完善问题的收集传导、交办跟踪、落实反馈机制,助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余项,形成了“群众点单、党员干部接单”的为民办实事机制。二是以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三改三清”,分批次推进庭院“净化、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全面推开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建设,“厕所革命”覆盖率达94%以上,党员示范引领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满意率100%。三是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创新党建引领文明提升模式,以“村干部领头示范、党员带头行动、群众点头参与”为抓手,以“党员公约、村规民约、诚信合约”为支撑,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南岳区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区),南岳镇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