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特色经验 / 

衡阳县:把搬迁群众“扶”上幸福路

漂亮的楼房前,繁花盛开;宽敞的马路旁,绿树成荫,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滋味儿。这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易地搬迁群众当下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十三五”期间,衡阳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县2420户7885人挪穷窝、拔穷根,在43个集中安置点安了家。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衡阳县瞄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靶向发力,从“安居有家”“就业有门”“发展有路”三个方向重点发力,不断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水平,让幸福的日子浸润在搬迁群众的心田上。


0 1 搞好服务让搬迁群众“安居有家”


“早上刚买了一条鱼,我拔一点藠头,中午回家和老伴儿煮鱼吃。”58岁的周恩恒乐呵呵地说,“除了藠头,我还种了菠菜、兰包、大蒜。”说起自己的菜园子,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周恩恒是衡阳县西渡镇大坪集中安置点的居民,自从搬迁到新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生活设施齐全,出门就能搭到车,下楼就能逛超市,有时生病去一趟医院也只要10分钟,很方便。”

即便是这样,刚搬到新居时,周恩恒也有一个心病:“农村人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突然就这么闲下来,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在安置点,跟他有同样想法的搬迁户大有人在。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衡阳县从实际出发,在集中安置区周边流转土地410余亩,按照户均0.2亩的标准,打造出一块块“幸福菜园”,让每一户搬迁户都能有地种、有菜摘。

“虽然住上了漂亮的楼房,但我始终心心念念这片土地,现在好了,有了这片菜地,我一年四季都能种菜,日子过得开心极了,这就是家的感觉!”细雨中,周恩恒捧着一把翠绿的蔬菜,分享着内心的喜悦。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变了大家的居住环境,也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曾经分散居住的小家庭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关于摩托车、电动车的停放问题,有什么好的措施、方法,请大家踊跃发言、相互交流……”在衡阳县曲兰镇易地搬迁安置房管理处,几位楼栋长正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将小区环境打造得更加整洁有序。曲兰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是衡阳县最大的安置小区,人多事杂,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为了破解治理难题,去年,安置小区通过民主选举,在每一栋楼推选了一位楼栋长,参与小区基层党建、治安维稳、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

“楼栋长们跟其他搬迁户彼此之间非常熟悉,有什么问题,很好沟通,有什么矛盾,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化解……”曲兰镇易地搬迁安置房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段广福说。随着楼栋长的上岗,搬迁群众的困难和诉求都能以最快速度得到解决,大家还以楼栋长为中心,拧成一股绳、聚成一条心,积极参与安置小区治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团结温暖,处处皆风景,安置房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幸福港湾。


02 强化举措让搬迁群众“就业有门”


走进金兰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0余名工人正在楼下的帮扶车间里忙着赶制一批书包订单,伴随着“哒哒……”的机器声,有的裁剪缝制,有的打包装袋,大家在各自的生产线上忙碌着。

今年56岁的王偶红是脱贫户,老伴儿走得早,子女都不在身边,自从搬进了安置小区,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让她感到十分满足。“刚搬来时,我都是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来这里上班以后,做事不辛苦,一个月还能拿3000多元钱,大家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王偶红笑着说。那一刻,车间里的机器声不再是嘈杂的噪声,而是一个个动听的音符,见证着家门口就业的幸福和满足。

和王偶红一样感到幸福的还有残障人士佘芝香。2013年,佘芝香在过马路时不小心被货车撞倒,双腿落下残疾。没过多久,佘芝香又与丈夫离婚,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家里的一切开销都靠吃低保,这让她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就在那时,易地扶贫搬迁如同一缕阳光照进了她原本灰暗的生活,让她的生活渐渐发生了改变。楼下的帮扶车间建成后,佘芝香主动前来应聘,虽然腿脚不便,但她的双手是出了名的麻利,不管是针车还是平车,她都操作得十分得心应手。

“这里人多,可以聊聊天,钱也赚了,日子也过得舒服,多亏了党和政府政策好,让我们残疾人过上了好日子……”佘芝香心满意足地诉说着生活的变化。

为了让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衡阳县按照“政府主导、乡镇主推、企业主建”的总体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的好政策,利用农村闲置资产、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空闲门面,引导“乡贤”“能人”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车间,让搬迁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不仅如此,衡阳县还对全县2420户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结对帮扶人根据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在务工和创业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多措并举做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衡阳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水清表示。


03 聚焦根本让搬迁群众“发展有路”


就业是基本,发展是根本。

如何让搬迁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衡阳县把“好政策”变为“好前景”,以易地扶贫搬迁撬动城乡融合,着力解决大型安置点群众落户城镇、子女入学等问题。

——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大力支持城镇集中安置点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将安置点的后续发展项目纳入县城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确保大型城镇安置点后续发展有空间,资金有来源。

春来茶飘香。在衡阳县岣嵝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刘福湘正组织工人到茶场去采摘今年第一批明前茶。“明前茶的品质是一年当中最好的,一斤能卖到6000元左右。”刘福湘兴奋地说。三年前,他还在给别人种茶叶,搬迁后,他回到了家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20多亩荒地种植黄金芽等高端品种茶叶,自己当起了老板。“以前都是给人打工,现在自己当了老板,赚的钱是以前的好几倍,前几天还买了台车,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看着鲜嫩的茶叶,刘福湘眼里尽是丰收的喜悦。

刘福湘家茶叶产业获得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衡阳县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龙头企业众多,当地创新实施“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脱贫户”模式,把“好模式”变为“好产业”,确定优质稻、特色养殖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迁出地土地入股、林地托管、签订订单农业和加入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积极参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不仅如此,衡阳县还依托光伏项目发展新能源产业,结合资源优势,变“资源”为“资金”。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7885人通过光伏发电项目,每人每年分红不低于500元,且20年收益不变,确保搬迁对象有稳定收入。截至去年底,光伏发电项目共分红1520.76万元,把“好资源”变成了“好日子”。

通过一个个服务、一项项举措和持续的政策支持,衡阳县把搬迁群众“扶”上了幸福的道路,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