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衡阳新旧动能转换成效与问题分析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22 16:58

新发展阶段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核心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新旧动能转换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衡阳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衡阳将推进现代产业架构体系的构建,建立制造、智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衡阳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架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成效

(一)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衡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907.50亿元,增长3.3%,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7%。三次产业比重衡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4%,为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衡阳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二)持续向高新工业迈进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591.81亿元,产值1793.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61.8%。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业四大高新领域分别实现增加值85.57亿元、58.15亿元、133.64亿元、78.4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10%。

(三)精准投资筑牢新支撑。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2%,较上年高0.3个百分点。本年新开业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较上年增长17.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3.5:31.2:65.4,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5.4%,高于第二产业34.2个百分点,投资领域呈现结构优化活力提升的良好局面,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拓展了空间。反映市场活力的民生工程投资增长14.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1.6%、生态环境投资增长25.4%,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四)创新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0年,衡阳市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百城百园"行动实施城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较上年净增150家以上,增速为58%,排全省一类地区第1。全市建成898创新中心、湘南湘西高新软件产业园、湘南湘西区块链产业园、衡阳市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新增创新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120个,增长243%,其中国省级创新平台15家;技术合同成交482件,成交金额增长73.9%。并与中国科学院达成共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衡阳综合试验站的意向。

(五)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随着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并通过价格引导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机遇和条件。2020年衡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达6479.77万人次,排全省第三,旅游综合收入573.22亿元,排全省第四。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支出较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居民购房热情不断高涨,商品房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2.61亿元,增长22.16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4%。

(六)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

围绕民生改善,财政支出集中向民生和重点社会事业倾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减税降费持续加力,全市新增减税10亿元,减免社会保险费8.48亿元,支持企业缓缴项目报建规费1.5亿元。二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安排资金8.66亿元,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三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3.73亿元担保融资服务,减免担保费473万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四是全市GDP能耗下降的强度目标达成。单位GDP能耗能同比下降3.62%,已完成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的强度目标和能耗增量控制的增量目标。新型能源中,风力电增长12.2%。

二、新旧动能转换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驱动能力不足。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供给、新效益以及新的增长空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衡阳当前仍处于高技术企业缺乏,对高端人才吸引不足,创新驱动乏力的发展阶段。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不高,202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仍只有10.2%。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仅为11.58%,高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研发机构不足,自主创新较弱,研发投入较少。2020年全市 R&D 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

(二)旧动能路径依赖较大。工业增加值占比居全市九大行业之首,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8.3%)最大。但大而不强,缺乏高端的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9年的37.7%提升到2020年的39.5%,约提高1.8个百分点。在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缺少加快技术改造升级的主动性,许多技术改造项目是安全、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门槛"倒逼出来的。数字产业化短板明显,缺乏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三)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经济产生最佳效益,关键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要素"高度集聚、相互融合、协同发力"。从目前全市情况看,数据要素挖掘度仍不够,政府数据和民间数据之间不够畅通交互,土地管理灵活性不够,还有低效的、长期不开发的建设用地等要素改革滞后,一些落后产能还占用大量的厂房、机器设备、土地、资金等社会资源,导致要素流动不畅,影响资源配置。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经济体系的主体,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就要全力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一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升级、新技术新装备研制生产与应用、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技术改造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倡导精益生产理念、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促进转型升级。坚持"战新"产业和优势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提升价值并重,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以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打造新的"产业地标"。主导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强化产业链优势,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加快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充分挖掘潜力。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引导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创新驱动力

人才是促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衡阳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适时引进、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人才团队,建成人才动态信息数据库。一要加大住房保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人才政策的突破和创新力度,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对于引进的高技术人才给予购房、租房补贴或提供人才公寓,真正做到筑"巢"引凤,使人才来者有其居。二要加大人才引进奖励幅度。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区域引才聚才高地。建立与个人业绩贡献相衔接的奖励机制,同时从职称评定、子女就读、配偶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全方位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提升企业主导力。

企业最贴近市场,健全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就要突出企业在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技术决策和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以领军企业为龙头构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按照市场导向优化配置。一要加快技改项目建设。整合优化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补助资金标准,促进现有企业内涵式发展。二要加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研发平台。

(四)提升外部环境保障力。

通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适应新动能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模式,营造公平竞争、宽松便利、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衡阳营商环境。一是提升政府部门服务质量。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做好简政放权,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提升政府部门办事的便利性、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企业希望提升服务态度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营商环境满意度。二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针对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的生产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用工成本等。政府部门要持续着力落实减税降费,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工、用能成本,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费用,驰而不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是加强法律维权服务。要进一步畅通企业维权渠道,强化法治对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依法维护企业正当合法权益。通过完善劳资间、企业间的商事仲裁、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对企法律咨询服务力度,举办公益法律讲座入企业等方式,帮助企业了解法律热点,不断增强企业法律维权意识。

(五)提升园区新旧动能转换力。

一是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升级,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园区。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鼓励各类企业进驻园区,实现集约发展。二是推动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各园区围绕优势产业和主攻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进完善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围绕优势产业招商引资,完善链条,加快发展壮大,推动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为纽带的集群式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科研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着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优势产业为抓手,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带动作用明显、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利用重大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做优特色、做精产品。

(供稿:综合研究室 刘若芷)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