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理财利率进入“3时代” 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就连类似余额宝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也持续走低。大多数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均已跌至2%以下。 往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均会出现“季末效应”,一般预期收益率会走高。今年的情况则相反,包括季度末在内,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数据显示,3月份,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月均收益率已跌至4.02%附近,创下2016年11月以来新低,较2018年2月份5.16%的收益率高点下降超过110个基点。4月份最后一周,250家银行共发行了1419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9%。 从更长期来看,除了去年12月份受年末效应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度小幅反弹,截至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连续两年下跌。 B 利率下降趋势难改 利率走低的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记者观察发现,不少银行已经下调了存款利率。以5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去年,不少小银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还在4.8%至5%的高位;目前,不少银行已经把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至4%附近。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我们观察到,近期一些银行已经开始主动下调存款执行利率。因为整个市场利率下来了,贷款利率下来了,银行自身也没有动力、能力去提高存款的利率水平,负债端成本也最终会有下降。” 随着近期央行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一些市场化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有代表性的诸如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的收益率均已降到2%以内,低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 为降低企业获得贷款的利率,今年以来,央行加大了资金投放力度。也就是说,市场上的资金多了,利率水平就下降了。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3次降准,使得中长期限的资金更为便宜。统计显示,年内3次降准共释放了1.75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再加上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还有一些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安排,资金量不可谓不大。 此外,央行还主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3月份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48%,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了0.62个百分点。代表性的市场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3月末比去年的高点下降了0.8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利率比2019年高点下降了大约1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如果市场上资金有限,机构对现金的需求强烈,那么资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反过来,如果市场上资金多了,供给充分,资金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再加上现在银行贷出去的资金价格下降了,银行就缺少了用高息来吸引资金的动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揽储的利率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水平。 从接下来的趋势看,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今年以来流动性持续宽松,银行通过被动提升理财预期收益率来吸纳资金的动力不足。预期银行理财在投资方面仍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加杠杆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有限,这些都将带动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 C 如何实现保值增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人更倾向于储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开展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收入感受指数为41.6%,比上季度下降11.0个百分点;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0%,比上季度下降6.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0%,比上季度上升7.3个百分点。 储蓄增加后,首先考虑的是要保值、增值。在利率下行的当前,如何实现保值增值呢? “当下,最稳妥的投资肯定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即便近几个月以来CPI比较高,银行理财产品显得“魅力不足”,但从长期来看,收益率还是相对稳健的,应该是可以跑赢通胀的。 鲁政委认为,在相对普遍的降息预期下,理财要买长期限的。“长期持有”是大多数人应当培养的一个观念。 还有银行理财产品经理建议,如果是风险回避型投资者,现在可以抓紧买入一些利率相对较高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目前,仍有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利率在4%以上,且持有期最长可达到5年;此外,对于有一定资金量的个人,可以购买大额存单,不少银行的购买门槛为20万元以上,目前利率在4%以上的也不少,持有期也可长达5年。 对于能够承受适当风险的投资者,该产品经理建议,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用一定比例的资金购买基金类产品。 鲁政委建议:“从更长期的投资角度来看,更建议个人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来投资。”其中可重点关注“白”和“消”,“白”指的是业绩优秀、回报率高的“白马股”;“消”就是内需型的消费类领域,将是未来成长性较好的领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