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信息 
高考作文怎么写?且看湖南名师如何破题!
发布时间:2023-06-08 09:09      来源:科教新报     浏览量:
字体:

高考首日,重头戏无疑是高考作文题。今年,湖南语文科目使用的是新课标I卷,作文题一经发布,便席卷微博与各大朋友圈。为此,根据作文要求,新湖南·湘学频道第一时间邀请湖南名师写作同题作文,一起来看看他们笔下的高考作文。

新课标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鉴故品事,见天地、众生和自己

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邵东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禹优香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故事,唐诗宋词、三国红楼有故事,故宫砖瓦、穷闾阨巷无一不深深烙着故事。故事,曾经发生,似雁过声去,却又如踏石有痕。

丘吉尔说:“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说:“看见了怎样的故事,于故事中见到了怎样的天地、众生和自己,我们的未来才会有怎样的世界!”

鉴一个个前尘史事,朝花夕拾,启迪智慧。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多少故事。这些故事不只是寥寥数语的单薄文字。曾经,它们有错综复杂的背景,有跌宕起伏的过程,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一场场当时的成败得失。虽说“而今安在哉”,可细思深究,这些故事哪一个不是有因才有果,哪一个不在“片头”大写着两个字:智慧!见纣王无道,西岐凤鸣;见文景之治,泽被后世。故有一代一代的君王人臣以史为鉴,知兴替,从而匡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从而得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也有那罔顾历史一意孤行之独夫,骄奢淫逸,最终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

故事里蕴藏的智慧,是在经历中凝聚,在时光里锤炼。岁月淘洗的只是故事里浮世万千,留下的才是故事的真谛:通言、明言、恒言。看见前尘往事,我们才能不囿于一己之生命长度,不困于一时之红尘滚滚,用史为灯,照亮人生迷雾,方可能成睿智者。

品一幕幕典故趣闻,人文里游弋,滋养灵魂。有人说,理性用以谋生,感性用以谋爱。从古到今,多少人不得不为稻粱谋,心里却住着桃花源。“有用”“无用”成为很多人衡量为人处世好坏的标准。殊不知那些丰盈我们内心的,才是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那些人文故事,把真善美化成万千溪流,不断注入心灵的深处,使之不会干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故事,诱发了多少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故事,明亮了多少行至山穷水尽处之人的柳暗花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故事……又阔达了多少无论身处庙堂还是江湖的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

今天正在成为历史,今事终究会是故事。今天,千千万万的百姓有故事,万千劳动者默默努力,于平凡故事里注解着国泰民安;那一个个让人景仰的名字里有故事,张桂梅、黄文秀、黄旭华、袁隆平、杨利伟……他们于不凡的故事里注解着盛世中华。这书写故事的重任,终究会落在正在写故事的我们身上。让我们谨记:决定我们自己故事的不是过去的故事,而是我们自己赋予故事的意义。我们自己如何鉴故品事,我们留下的故事就是如何。

那么,就让我们多多读故事,赓续历史文脉,用故事照亮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谱写当代华章,写好自己和祖国未来的故事吧!

故事的力量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湖南省高考作文阅卷骨干教师、岳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教师 姚嵘

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阅读可以到达,阅读丰富了人生阅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别人的故事里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们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待书中人的悲欢离合,自己也慢慢成为故事的主角,不知不觉中治愈了自己。我们听苏轼的故事,见证他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穷”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中华丽转身,精神突围,穿越局限认知的水帘,人生境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放下强求一树的执念,他迎来广袤无垠的精神森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此日子只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逍遥甜蜜,“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随遇自适,以及“沧海何曾断地脉,琼崖从此破天荒”的人生处处有成就的满足感。

作家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我们读《大卫·科波菲尔》与《老人与海》,看到无论是年幼的大卫,还是耄耋老人圣地亚哥,他们在人生的失望之冬,从未放弃憧憬人生的希望之春,苦难在他们心中灼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但也激发了他们绝地反击的豪迈和惊人的创造力。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中国当代青年要创造新的故事。跳水运动员全红婵于5月8号在加拿大蒙哥利亚刚拿了冠军,她完美的演出了207C水花消失术,六个裁判打出满分。这个被她完美演绎的207C,曾经是她最大的噩梦,在重大的比赛当中,这个动作她至少失误过六次。有人不禁要问了,屡屡失败,为什么不换个动作呢?如果遇到困难她就放弃,那就不是全红婵,全红婵身上的精神就是我们绝不向困难低头的中国精神。

潼关青年董宇辉说“定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你可能会一个人走一段黑夜,但是后来别人问你走夜路时的经历,你就说那天都是漫天星光和一路歌唱。你不是刻意地美化人生,你只是提醒自己不要沉沦在逆境里。让我们把当代杰出青年创造的现实传奇作为点燃自己青春激情的火炬吧!

一个好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华影响力的基本途径。

讲好驼铃的故事。中国五千年文化从未断流,保持中国特色,开放拥抱世界。中国引进了佛教,但是没有把自己变成印度人;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但是没有把自己变成欧洲人。从不生搬硬套正是中国走自己发展道路的个性气质。

讲好蛙鸣的故事。脱贫攻坚,振兴乡村,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村超”球赛是小康最美丽的图景。村寨书屋人气爆棚,每当夜幕降临,乡亲们用那双勤劳的手,虔诚地捧一掬书香。中国的时代,新农民他们知道不能富了口袋,脑袋依然贫穷。淄博烧烤烟火鼎盛,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朴实、热情和诚信也是第一生产力之一。

宇航员张陆回到地球之后第一个早餐就是想吃到家乡常德的米粉,这个远到去了太空的孩子从来没有丢失对故乡味道的辨识,这种魂牵梦绕的故乡情结如酒如诗,温暖自己的人生,也激发了每一个人的故乡文化认同。当代青年要把我们心中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转化为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美丽中国。

好故事的力量

湖南省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彭国良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是故事。小故事,大力量!下面,不妨听我摆摆龙门阵。

好故事可以启迪智慧。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被表象所蒙蔽;司马光砸缸,告诉我们危急关头,人命大于天;曹冲称象,告诉我们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必说《三国》里面的刀光剑影,不必说《水浒》里面的侠肝义胆,更不必说《聊斋》里面的鬼怪妖魔,单是孩提时听到过的那些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就足以让我们醍醐灌项,受用一生。骄傲时,请听听霸王别姬;懒惰时,请听听囊萤映雪;胆怯时,请听听单刀赴会,悲观时,请听听塞翁失马……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先人们早已将他们的智慧凝结在一个个故事当中,也将仁、义、礼、智、信等文化基因浓缩在故事里面,当我们四顾茫然时,不妨找找脑海深处那些泛黄了的“故事”,说不定你就能成功突围。

好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是山村孩子,周围邻居都是世世代代在土里创食的农民。可是,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却偏爱“讲古”——讲故事,有的还讲得很生动。一个堂叔说,不知哪一朝了,我们祖上曾出过一位状元,这个状元其实是一个小孩子,那一年,皇上派“京差大人”(实为钦差大臣)来寻访神童,路过我们村,听说我们这位先人小小年纪便能“对对子”(对联),就把他找了来,要考一考他。当时,大人正骑马经过一座竹桥,便顺口出了上联:马过竹桥脚打鼓。可是,我们这位“小祖宗”却被难住了,半天都没对上。大人也不着急,说第二天能对上,也行!第二天早晨,“小祖宗”看到奶奶给鸡喂食,尖尖小嘴把个铜盆啄得叮当响,当下大声对出:鸡啄盆米嘴敲锣。钦差好个高兴,抱着咱们小祖宗便去了京城……原来,只要能对对子,就可以走出大山,就可以当状元,就可以去京城!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从《声律启蒙》读到《红楼梦》,今天,我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给您讲一个改变我命运的故事,因为,我坚信:我的祖上出过“状元”,我的求学之路也决不会到此为止!

好故事可以展现民族的形象。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最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都是女娲娘娘造的,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后来,黄帝给我们造车船,炎帝教我们种植五谷,大禹给我们疏通河道,周公给我们定下礼仪,嫦娥把我们的目光牵向明月,万户把我们的梦想托向蓝天……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当我们把这样动听的故事讲给世界人民听时,他们一定能够明白“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的道理,当我们把这样的故事讲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听时,他们也应当清醒地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书写新的故事,在故事的长河里激起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雪浪花!

好故事是民族的光芒

临湘市长塘中学语文教师  周雪凤

当西方的神话里还在探讨“火”来源于上帝还是神灵时,我们的祖先讲述着“钻木取火”的故事,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持之以恒的力量。

当西方的影视里设想末日洪水来临时,是躲在诺亚方舟里还是开辟新的家园时,我们的祖先讲述着“大禹治水”的故事,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与灾难抗争的力量。

好故事给人民以启迪,是民族复兴的光芒。

好故事点燃民族的智慧。五千年的文化长河里,好故事激起千层波浪。千古八荒,诉不完对民族智慧的赞叹。那些丰盈多彩的故事,多少次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引领着我们站在新的征程,望见一片桃源。

“二十四节气”,演绎着中国农耕的神奇规律,古代“四大发明”让科技的文明尽情绽放,“榫卯结构”呈现的建筑之奇特让我们为工匠的智慧惊叹不已……那些数不尽的故事,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智慧的根。

好故事展现民族的精神。革命者用鲜血讲述什么是家国深情,国士用汗水讲述什么是坚毅无悔,英雄用生命讲述什么是壮烈忠勇。这些故事里,有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牵引着我们感受中国人的骨气与豪情。

于是,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让我们的肩头为之一振,情不自禁地想把深厚的民族精神传承,用我们的方式书写一卷新时代青年的丹心向阳。

好故事涤荡民族的心灵。用血肉之躯追赶火烈太阳,尽数代之力移走门前大山,凭一双羽翅填平浩瀚大海,这些故事,浇灌着我们心灵的沃土,让美好的想象之花在心灵深处发出芽来,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归属,思维栖息之时,我们想象庄子牵着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带领我们体会九天揽月的浪漫。

于是,中国人一次又一次登上月球“摘取闪闪发光的星星”,我们沉浸在故事里尽情想象,把民族的梦想一一实现,在奋进的步伐里尽情地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那些世代相传、耳熟能详的故事,总能抚慰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让我们的眼睛澄澈而邈远。

好故事是深厚汉字的演变和积淀,是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平仄韵律,是长江滚滚黄河滔滔,是五岳的高、长城的长,是中华民族搭乘“复兴号”,抵达中国梦的彼岸,于宇宙中闪烁的光芒。

故事的力量

长沙县教育局 常正祥

推开窗,满盈的阳光扑面而来,清脆的鸟鸣依然美好,湛蓝的苍穹流成一涓清水,在天际轻轻荡漾。

心却不知为何迷茫了,或许是因为高考即将到来的缘故,抑或是因为未来的不可知吧。我的心湖似乎投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静。

推门声乱了思绪,是妈妈进来了,她望着迷茫的我,默默无语,悄悄地走了。

不久,妈妈又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个茶壶和一瓶开水。我疑惑,妈妈却自顾自地说:“不知道这茶的作用,凝神静气。今天除了让你品茶,也给你说说茶后的故事。”说完也不管我同不同意便坐在了我的书桌边。

却见她先拿起壶盖,取少许茶叶放入其中,拎起一旁的开水瓶,注入些许开水。顿时,茶壶里茶叶旋转翻腾,浮沉不定。茶叶静下来,妈妈将茶倒出,我轻吮一口,那难以言表的苦涩,顿时把我呛住。

妈妈笑而不语,只是用漏勺轻轻捞起茶叶,再冲再倒,那冲茶的声音依然透彻悦耳,那舞动的茶叶依然浮沉起伏,但一来一回间却多了些许宁静的韵味。

妈妈的表情也舒缓下来,带着点点笑意。冲至第三轮水后,妈妈停下,淡淡道:“尝尝。”我疑惑地端起杯子,轻抿一口,清甜味慢慢地溢出,一丝一丝地渗入全身,宛如这周围的暖阳轻轻地包裹着我;又如身处阳春三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美妙的感觉里,我抬起头来望着妈妈。妈妈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说:“你知道茶道之祖陆羽的故事吗?”我微微地摇了摇头。妈妈便告诉我,茶道之祖陆羽小时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并被和尚收养。于是,幼小的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陆羽不愿皈依佛法,不愿埋没红尘,后成为优伶,受尽人间困苦,直到很多年后,才得以精研茶道,著述《茶经》,成为茶业之祖。

妈妈把陆羽的故事说完,却不解读,只默默地看着我。

我知道妈妈讲故事自有深意,却又似懂非懂,冥思良久才明白:原来茶道就是人生之道啊!陆羽的一生浮沉起伏,直到最后才渐得茶道,也渐得人生精髓。

回想过去未来,人生原本就是如茶一样浮沉不定,如果在岁月的流水中沉淀出一份宁静,眼前的路便自然宽阔,心境便自然敞亮。河南的脑瘫考生陈超考出612的高考高分,洪战辉带妹妹上学不坠其志,无不因为在浮沉起伏的人生中保留一份宁静,保留一种沉毅,才走出一段宽阔的人生大道。

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并再次端起面前的第三道茶抿了一口,那味竟更加蕴味深长,一直沁润到我的内心深处。“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徐徐清风中,我的心穿越了那阵阵鸟鸣,融入了眼前的一堆书籍中,融入了一片少有的宁静。我知道,在一个久远的故事中,我心中的迷茫荡然无存。

从故事里寻找精神世界的韧性和深度

长沙市卓越教师、优秀教师、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语文教师  左琦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几年前,读到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文章描绘了一个绮丽的梦境,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用诗与思的语言,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去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透过他洞见迭出的语流,绵延至我的心灵。

于是,长而冷的夜里,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好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要有蟒蛇的智慧,兼具鸽子的温柔敦厚,要“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要“惟陈言之务去”,要“孤帆一片日边来。”

所幸,鲍尔吉•原野写的一篇故事《爱听二人转的狗》让我有了新的体认。这条叫“福贵”的狗触发了我的泪腺。它回不了家乡的命运已成扭转不了的定局。它的摇尾乞怜,它的故作聪明,它的舍生忘我,它的困顿迷茫,实际上是明知结局的一种无谓挣扎。既是无谓,就不必挣扎了吗?人的胃是刻着虔诚基因的,无论身在何方,心向故园是必然的,这种情感会产生一种固执的力量,把人往根所在的地方牵引。被迫离乡的岂止是狗,精神还乡是人永远的母题。如果无情地截断生命的返乡之路,那他头顶天空的色彩,将是命定的悲情。“二人转”不仅是讲述线索,更可意化为无数客居异地灵魂心中的一汪夜明月。一条狗尚且对“二人转”熟谙脉络,更何况是人?一条狗尚且对回程穷尽浑身解数,更何况是人?与其说这是一条狗悲欣交集的热盼,不如说是我们无法割裂的情感望乡。

人与动物的亲近,是人性优长处的体现。刘亮程的《给鸟搬家》,处处流淌着哲思。鸟站得高,看得远。它明明白白地意识到,新主有美意,旧主有恩情,稚儿要养育,此事须两全。故事的最终,皆大欢喜。鸟终究是有情的,情中有义,不因利散。这些鸟皆有精神,它们不会因人的执念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它们坚守的是自己的初心,它们用鸟的方式跟人沟通。人喂养鸟,鸟陪伴人,鸟的婉转啼叫唤醒了人的灵魂,赶走了心的寂寞。原来人不是单个儿的存在,而是与天空、星辰、阳光、雨露、风、花朵和各种动物相组合,共同构建心灵家园。

文学即人学。文字的大生命观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义,给自然一个深情的拥抱。

如果说短故事像一阵风短暂地吹向过我,那么长故事更像情感骤然掀浪引来微风四溢。我为《人世间》这本书中所有的善良真实准备了足够的眼泪。犹记每年初三的“六小君子之约”,兄弟姐妹们把爱恨融注于清冽的酒里,悲欣交集付于笑谈戏谑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年的相聚时间不变,人却不复从前。时代巨轮裹挟下的个体生命,或在洪流中挣扎突围,或在人潮中独领风华,或曲意逢迎委曲求全,或随波而逝归于尘土。书中人物的志向谈不上远大却绝对务实,他们不乏心存发展的战略眼光,他们具有谦和的生命属性,他们有着不屈不挠的奋起精神,以及圣洁无瑕的光辉人性。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留在人世间的、最可贵的,也就是这些善良与真实了。

好的故事像一片深海,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闷、绝望、矛盾尽数吸纳,化作精神载力,设置容留空间,让我们从中寻找精神世界的韧性和深度,寻找最为绚烂的、能够照耀我们生命的星辰。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法离开故事,尤其是,好的故事。

追逐青春之梦,写好人生之书

会同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舒丽艳

红尘多故事。长河浩荡,世事万千。新时代的有志之青年,写好人生的故事,写好民族的故事,发出振翮天宇的声音,直达心灵的那一抹最温柔的光亮。

以梦执笔,写好人生的故事。这个世界,需要青年人披荆斩棘,执着追寻梦想的勇气。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历史上或浅或深地留下他们身影。“天下为公”的梦,“封狼居胥”的梦,“铁马冰河”的梦……转眼而过,新世纪滚滚向前。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追逐梦想,远方只待春暖花开。

执乐观之笔,书人生之华章。面对困难,当代青年仍保有一份创造活力,为生活点燃多彩焰火。史铁生说:“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史铁生命运坎坷,在最美的青春之时失去了双腿,但是他把人生的困难写成一朵开在苦难里的花。在他的文字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力量;“胎记舞者”卡珊德拉·诺特,嘲笑与讥讽宛如锋利的刀,但她选择用承着胎记的微笑去舞蹈,她对生命的激情与乐观自信,书写着独特的人生,“胎记是另一种美丽”,多么震撼人心。

执自强之笔,书人生之华章。生生不息,涓涓而流。自强,是一种举世独立的姿态。向着上,迎着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定信念,绝不后悔这是屈原的姿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心怀家国,笑迎死亡这是谭嗣同的姿态;“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克服困难,圆梦飞天这是邓清明的姿态。十年此山头,我辈当自强,自强不息,人生才能灿烂,国家才能灿烂。

执创新之笔,书人生之华章。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我们要提升自己创新能力,去拥抱这个世界。国家的未来,有我们身影。我们的未来,绽放在祖国的花园之中。“国家金砖同行,丝路绵长。探索之梦蛟龙潜海,飞天之梦神舟起航。故国新歌响,创新之路呈。”有一个人,他的梦,造福全人类。袁隆平运用水稻杂交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才让许多人看到“风吹稻浪向两岸”的美好画面。他的故事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也改变了全人类的命运。

“江湖夜雨不灭报国之志,雨雪风霜难凉复兴热血。”写好人生的故事,用脚步去书写,用行动去刻画。名为苦难的故事在历史之中,人类之间流传,让人沉沦同时,又促人向前。做时代的弄潮儿,民族振兴才有希望。

追逐青春之梦,写好人生之书。

于细碎的光阴处,写好时代的故事

长沙县教育局 谭映红

说到故事,我们不可谓不熟悉。听着故事,我们慢慢长大了。小时候,喜欢缠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那些老得掉牙的神话或童话故事,总是幻想着自己有无穷力量,可以走到故事里去。

后来,我们通过阅读和文化传播媒介,了解了很多英雄的故事,以及很多感动你我、感动中国的故事。我们很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所鼓舞,也时常爱追随那个能讲好故事的人。

我们为什么爱听故事?每个年龄段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感受。或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或许是因为需要陪伴,或许是故事的本身。但毋庸置疑的是,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点缀在岁月的河流中,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盈、更加饱满。

故事中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促使我们爱上它。越长大,我们越懂得,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折射在这些故事建构的人文环境中。这些故事,通过有声或无声浸润,一步步传递着人类智慧,改变着个人命运,也展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这些故事内化成支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铸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让我们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更加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

故事中总有一个强大的号召引领我们走在前面。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触摸到的这些故事,越来越鲜活地把一个个“小我”发展到一个个“大我”中,坚定而持久地传递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于是乎,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最光荣的职责,已成为你我打开眼睛看世界、展望未来的新使命。

故事中总有一种激昂的情愫牵引我们去奋斗。总有一个声音在问,作为中国人,我们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家常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首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成为故事中怀揣希望、奋斗拼搏、甘于奉献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不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永远记得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是我们的精神坐标,也是我们的信仰高地。我们所要努力践行的,就是把这个精神坐标,把这个信仰高地,无限延展到我们的事业中去,延展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延展到每一个庸常的小日子,带着自己创造和写就的人生故事,去拥抱更加广阔的天空。

愿我们都有一段写满故事的人生,都做写故事的人。写好故事,我们再慢慢坐下来,于细碎的光阴处,一段一段将我们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听!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