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经衡阳市人民政府同意,衡阳市对外公布《关于印发〈衡阳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衡政发〔2017〕4号,以下简称《改革方案》)。4月5日,衡阳日报记者采访了衡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对该《改革方案》进行现场解答。
记者:出台该《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市教育局负责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全面坚持依法治教,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培养遵守社会规则、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逐步构建更加符合人民需求、更加适应衡阳区域发展进程的高品质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
记者:该《改革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市教育局负责人:
1.以优先发展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发展投入,公共资源优先保障教育发 展需要,人员规划编制优先满足教师队伍需求。
2.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具备良好品德、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具有较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能主动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
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质量评价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开放办学,推进民主管理,积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多样的办学体制和科学灵活的管理模式为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化解城镇大班额,努力为学生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完善助学体系,确保辖区学生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5.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质量检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特色办学,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该《改革方案》的目标?
市教育局负责人:到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教育整体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基本完成,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协调,学校布局趋向科学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记者:主要会务是什么?
市教育局负责人:
(一)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教育管理新模式。
1.建立健全以中心校管理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模式。
2.完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3.探索民办教育分类登记管理体制。政府部门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强化政府宏观管理的责任,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4.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业务指导职能,鼓励行业牵头组建教学指导委员 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深化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办学新机制。
5.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6.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7.支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8.探索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鼓励和引导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协作,整体提升 农村中小学发展水平,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
9.拓宽办学主体范围,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效益。
10.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分行业、分岗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年报制度。
11.健全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
12.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统筹协调政府、行业、企 业、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推动组建区域型、行业型、复合型、特色型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集团运行模式,健全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完善集团治理结构。
13.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保障机制。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学校人事管理新办法。
14.探索公办学校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15.促进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16.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工作。
17.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18.推进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19.强化教师考核奖惩管理机制。
20.加大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力度。
(四)深化教师培养体制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素质。
21.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22.积极组织教师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23.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24.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
(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5.严格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26.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试点方案。
(六)深化中小学德育教育体制改革,创建德育教育新模式。
27.改革德育教育模式,大力开展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七)深化教育信息化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29.根据国家、省、市的总体安排,以建设“数字衡阳”和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基础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加快应用为着力点,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加快进 度,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记者:保障措施有哪些?
市教育局负责人: 保障措施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全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抓好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确定改革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要求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专门班子,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分步推进,抓好改革试点,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健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责任制。
(二)凝聚改革合力。加强统筹协调,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凝聚相关部门改革共识,积极支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协调,采取联合调研、部门会商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发挥人大、政协等组织监督、促进作用,发挥教育学会、协会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鼓励基层学校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不断增强教育综合改革内生动力。
(三)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教育综合改革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争取各方理解支持,为改革营造 良好舆论氛围。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让全社会更好地理解、支持、参与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媒体深度参与宣传报道教育改革的机制,完善教育改革新闻发布制度,引导新闻媒体集中力量宣传教育改革中取得的重大典型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