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连串“暖心”字眼描画出2021年“民生衡阳”的幸福图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将发挥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等平台作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提高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保支。建设更高质量教育。加快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市八中华侨城学校、衡阳雅礼学校、市十七中、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铁一中二期等项目建设。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分别达50%、80%以上。加大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平稳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做实衡南县“校联体”改革,学习“泸溪经验”,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公办中职学校提质扩容,完成公办中职学校新增学位建设任务。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启动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突出抓好校车安全、预防溺水、青少年心理健康、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推进全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逐步迈向人员全覆盖。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提升城乡低保标准、救助水平及残疾人“两补”标准。加大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持续推进医保市级统筹改革和门诊统筹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进酃湖公园、永济至江口渡改桥等民生工程。继续妥善解决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健康衡阳建设。稳步推动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保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改革,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药品、耗材集采的落地执行,落实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积极探索智慧医疗,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传统中医药挖掘与传承创新,努力谱写中医药强市崭新篇章。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我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先行先试示范城市建设,抓好中央、省等各级各类督察检查交办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提升河长制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整治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打好组合拳,确保市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动“一江五水”生态环境治理,开展蒸水河及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采石采砂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逐步解决行业性生态环境问题。抓好涉镉等重金属、非煤矿山与尾矿库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水松、合江套等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整治成果。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完成省下达的新增造林绿化目标任务,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预期目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和石漠化区、矿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修复。全力配合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的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要求,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理,强化建筑、交通节能,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节水型产业。鼓励企业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逐步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塑料制品。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将持续发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三馆两中心”建设,推动市图书馆新馆尽早开放。继续开展“乡音乡韵”特色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推进以县级为主体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及图书流通站点建设。发展文艺事业,加强传统戏曲的保护,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振兴文体娱乐行业。继续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办好第十一届市运会,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壮大现代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和培育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制作和广告会展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产品。继续实施“文化+”工程,推进文化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依托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平台,抓好丰家洲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培育和汇聚更多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创企业。加快打造天子山火文化园、东洲岛湘江两岸等文创产业集聚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将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区划调整,为衡阳“十四五”及未来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华侨城来雁新城、苏州湾、虎形山、酃湖等片区及滨江新区开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加强园区、重点企业及高校周边环境整治,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坚持公交优先,推动智慧交通应用和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规范共享单车管理,使衡阳市民出行无忧。继续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解决城市雨污分流和排涝问题。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规范分类、智慧转运、分类处置”的良好格局。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规范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丰富城市夜景,建成富有特色的“三江六岸”沿江风光带。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南岳机场扩建,拓展提质国内通航线路,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推动临空经济产业区建设,加快打造省域航空副中心。加快衡阳铁路枢纽改造,抓好瓦松铁路铜铅锌基地专用线和常祁、衡永、茶常、白南等高速公路建设,抓好列入部、省计划的国省主次干道改造,推进湘江衡阳至永州三级航道建设,完成祁东港区归阳港一期工程,打造贯穿南北、纵横交错的运输大通道。推进胶轮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抓好酃湖大道、立新大道西延、蒸水大道南延、长丰大道北延等重点工程,提质改造建设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拉通二环东路、蒋酃路,全力打通奇峰路、前进路、红湘北路延伸等城市“断头路”,畅通城区道路微循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完成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快打造“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以“西南云大”城镇群为中心,构建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协调联动发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实施县域经济强基工程和引领工程,切实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