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会议专题  > 2017衡阳两会  > 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文化名城水到渠成
发布时间:2017-01-06 00:00      来源:衡阳新闻网     浏览量:
字体: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有文化才有品位、特色、厚重感、穿透力、感染力,才能历久不衰。在人类文明进程和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衡阳从未缺席,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衡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弘扬先进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正是800万衡阳人的共同期盼。

  衡阳已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其“文气郁郁”,是书院荟萃之地、湘军成长的摇篮、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城市文脉深厚,源远流长。近年来,“石鼓书院大讲坛”铿锵发声、“三馆两中心”的建设、“村村响、户户通”工程的大力推进……衡阳打造文化名城再添筹码。

  当前,“打造文化名城”的目标又被提上了新的高度,衡阳将围绕三个方面全力发力。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传承良好家风家教、校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周末百姓剧场”等群众文化品牌影响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市影剧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艺术学校实验剧场等项目建设。

  ——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大力挖掘并弘扬具有衡阳个性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名人名居及纪念设施保护展示,加大船山书院、申公馆、来雁塔、珠晖塔、接龙塔、湘江东路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加强张家山抗战遗址、酃县遗址、云集古窑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挖掘整理并传承保护好衡州花鼓戏、衡阳湘剧、祁剧、衡山影子戏、南岳庙会等地方传统文化,努力申报一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壮大传统文化产业,鼓励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加快衡阳文化“走出去”步伐,讲好衡阳故事,传播衡阳声音,扩大衡阳影响。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