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刘露:将报刊亭打造成精神文明窗口
发布时间:2019-01-10 00:11      来源:衡阳新闻网     浏览量:
字体:

  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报刊亭,曾是思想文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城市文化繁荣的象征。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养成了从互联网PC端、手机上获取信息的习惯,到报刊亭买书买杂志的人越来越少。政协委员刘露在2018年11月对全市大街小巷报刊亭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衡阳市报刊亭普遍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

  刘露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分析,她发现衡阳的报刊亭主要存在以下5个问题,第一是一些城市报刊亭擅自更改经营性质,超范围经营,业务越来越“花哨”,如:不销售报刊杂志,反而售卖饮料、矿泉水、香烟;又如,石鼓区某老旧城区一个报刊亭明目张胆张贴承接广告业务的宣传,位于次干道的几个报刊亭还已经贴上了“求租住房”“低价卖房”等广告信息。第二是,有些城市报刊亭还安装携带煤气罐,起了明火,摇身一变成了“麻辣烫亭”“烧烤亭”,隐患严重。第三是,报刊亭普遍外观破旧,实用功能不齐全等。第四是,众多报刊亭无视城市规章,屡屡占道经营,甚至还违规私搭乱建。第五是,喇叭循环播音叫卖食品信息,严重扰民。

  “这些问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也使得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行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后腿”。刘露表示,当前,全市应重新规划报刊亭的建设管理,应根据时代现状进行重新规划布局,结合清退、改造、重建等三种方式打造“升级版”,实现与时代的融合,将报刊亭打造成为全市精神文明的新窗口。

  如何改进从哪些方面改进?刘露建议,报刊亭应重点突出文化属性,实现与科技的融合,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要突出报刊亭的公益属性,实现与便捷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志愿者服务站”。最重要的是,要创新管理模式,政府应考虑报刊亭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性的特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报刊亭的经营者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后续管理工作不脱节,让报刊亭升级版成为体现城市品位的细节之美。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