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新推进落实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危旧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城市更新典型项目案例系列报道,展现改造成效与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衡阳市雁峰区坚持先试先行、以点带面,瞄准“安全工程、民生工程、阳光工程、精品工程”目标,以绣花功夫探索出一条连片改造的城市更新“雁峰路径”,带来南岳第一峰精彩蝶变。
雁峰广场改造前后对比图:
经验做法: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社区、景区、商区”融合,打造城改新样板。一是修旧如旧,传承城市文脉。按照“整体谋划、连片规划、系统集成、统筹推进”的思路,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有机更新,采用微改造、精提升、保护性修缮等方式,在解放路以南重现民国风、雨花亭片区还原湘南民居禅意风、余德堂片区再塑国潮风,留住城市记忆乡愁。二是地上地下,统筹规划实施。将片区周边道路、背街小巷、停车场等一并纳入提升改造范围,交叉实施水电气、雨污分流等专项改造,实现“规划一片、配套一片、改好一片、管好一片”。三是合理合规,严格资金使用。发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居民自筹”机制作用,坚持“棚改、旧改、城改”三改融合,成立资金审查工作专班,坚决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福寿街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第二,坚持民意至上,突出“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开创治理新模式。一是问需于民,进一步增强群众自治的荣誉感。建立常态化商事制度,成立党员、代表、委员、楼栋长、网格员“五员”队伍,创新“首峰夜话”“逢四说事”、民情恳谈会等载体,吸收居民合理化意见建议328条,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二是还利于民,进一步增强群众共治的幸福感。围绕“资源共享、事情共商、活动共办”,将收购的公房改造为党群服务中心、托幼及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站等公众服务设施,逐步引进物业进驻服务,畅通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三是问效于民,进一步增强群众共享的获得感。既修管线改底子,也美风貌改面子,还出票子得房子,完成房屋修缮10.93万㎡,雨污分流改造1.65万米,处理违章建筑53处、D级公房6处,加固C级危房10处,新建停车场及休闲活动场地12个,彻底解决了居民用水难、停车难、出行难等居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雁城之星”摩天轮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第三,坚持运营为要,突出“宜居、宜业、宜游”融合,焕发业态新活力。一是以招商为抓手,让“资源”变“资产”。利用旧改整理出闲置土地,大力发展街区经济,引进头部文旅企业广东金马游乐自主投资1.2亿元打造大雁文创乐园“雁城之星”摩天轮;利亚德励丰公司投资运营大雁文化体验馆,浙江正雅、上海景致、囍堂小院、乐之书屋等品牌纷纷进驻落地。二是以文化为特色,让“流量”变“留量”。深度挖掘片区历史文化特色,还原福寿街、夫之巷、衡永郴桂道署旧址、衡阳保卫战第十军指挥所旧址、心社等,推出篝火晚会、街头表演等潮玩活动,仅2024年国庆期间就吸引251.1万人次前来观光打卡,让曾经沉寂的商业老街、老旧社区华丽蜕变为热门休闲目的地。三是以便民为目的,让“热度”变“温度”。以“公益性+经营性”为原则,吸纳小区困难户自主创业、下岗工人自主择业、居民党员带头服务,推出“小商铺”“小百货”等小型便民商铺,打造“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实现片区长效运营。
民俗文化广场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成效启示:
(一)推进城市更新,党的领导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南岳第一峰等连片改造关键在于有了党组织的坚强堡垒,才能使城市更新真正延伸到楼栋、深入到家庭、扎根进人心,让群众在城市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推进城市更新,群众参与是根本。居民既是城市更新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城市更新直接受益者。畅通沟通渠道,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增强群众议事协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更新效能。
(三)推进城市更新,服务提升是保障。该区始终坚持把提高群众幸福感放在首位,把居民需求当做城市更新的“风向标”,做到居住环境有品质,群众生活有品位,下足“绣花”功夫,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