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收支情况村民不清楚,村集体‘三资’是啥,我们不太懂。”4月24日,记者来到衡阳县曲兰镇召田村,腊冲组村民邹振斌指着村务公开栏上的村组项目资金明细表说,“现在,村里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村里的资金怎么用、用在哪、用多少,大家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石。”近日,在衡阳市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会议上,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面摸清“三资”底数,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动态管理、对账销号,守护好村集体“钱袋子”。
近年来,衡阳市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内容。这次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县(市、区)为单位,厘清整治成效巩固提升村、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村、问题排查数较少的薄弱村,聚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集体经济合同、集体债务等5类突出问题,分类建立台账,量体裁衣。
衡阳市将扎实做好集体资产精准清查,重点清查核实权属不清的零散资产、脱贫攻坚财政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确保资产底数清晰。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财政等对口部门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采取领导分片包干督、相关部门联合查、离任经济审计、驻村调研、大数据比对等方式,深挖“三资”监管突出问题。对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配合严肃查处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