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菜篮子”折射“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7-08-29 08:48      来源:     浏览量:
字体:

   7月的一个星期六,家住高新区的刘大妈一大早就来到菜市场,左挑右选新鲜的蔬菜。她说:“现在正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菜品既丰富又便宜,选择性很多。”

  刘大妈退休已好几年了,虽然与子女不住一起,但是一家人每天都要在一块吃饭,她也就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采购员”。辣椒2.5元/斤、黄瓜1.2元/斤、苦瓜3元/斤……刘大妈一个摊位一个摊位问过去,对每样蔬菜质量、价格反复比较。在她看来,现在,衡阳本地蔬菜品种越来越多了,上市时间越来越早了。不说别的,单是辣椒原来要接近端午节时才有本地的,现在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本地辣椒了。

  刘大妈的说法得到了蔬菜生产者和品种研究者的印证。常宁市义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一年要种好几批辣椒,辣椒品种源于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辣椒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仅一家酒店每天就需要几百斤。

  市蔬菜研究所所长旷碧峰说,近10年来,市蔬菜研究所选育蔬菜新品种36个,平均每年有3—4个蔬菜新品种推向市场。为解决衡阳蔬菜“渡淡”问题,市蔬菜研究所实施了“蔬菜提早延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项目组选育了黄瓜、辣椒、丝瓜、苦瓜、番茄、茄子等适应不同地域和季节的渡淡品种13个,其中,耐寒、抗病、高产的极早熟、早熟品种可提早上市期20至50天,缓解“春淡”问题;耐热、耐旱、高产的中晚熟、晚熟品种可延后供应期20至30天,缓解“秋淡”问题。为提升蔬菜品质,市蔬菜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杂交、设施栽培等手段,不仅丰富了蔬菜品种,而且改良了蔬菜口感,广受市民欢迎。

  蔬菜供应的变化只是衡阳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如今,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衡阳粮食、畜禽、油料、特色经济作物等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个以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延伸阅读

  近年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3家),专业大户74087户,家庭农场2669个,农民合作社342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出产的主要农产品实现双过50%。;初步形成了以茶山坳镇、角山乡、雨母山镇为主的3个万亩高标准城区蔬菜基地和县(市)8大特色蔬菜基地建设的生产布局,城区已提质改造蔬菜标准园1万亩,新建蔬菜直销店39个,建设净菜配送项目2个、农产品物流集配中心项目3个,主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超过70%;省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分别发展到56个、32个,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四。

  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发展到525个,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基地”3个,农业领域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认证7个。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