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四十年砥砺奋进 四十年春华秋实 ——改革开放40年衡东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18-11-05 10:31      来源:衡东县统计局 肖宇     浏览量:
字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四十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聚力攻坚,开拓奋进,呈现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喜人局面,2015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排名第15位,2017年衡东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实现程度达90.3%。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四十年来,衡东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1978年GDP仅为1.43亿元;1993年GDP首次突破十亿元,达到10.96亿元;2009年GDP超过百亿元,达到102.45亿元;2014年GDP超过二百亿元,达到214.14亿元;2017年GDP接近三百亿元,达到293.76亿元,比1978年扩大205倍,按照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十年来,衡东以市场为导向,以调节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注重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三次产业之比由1978年的55.2:23.1:21.7整到2017年的15.4:34.3:50.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8.6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第一产业稳固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迅猛发展,GDP结构指数由1978年的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的新格局。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四十年来,全县财政收入的增加,财政质量也快速提高。1978年财政总收入仅739万元, 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1532万元,1989年再翻一番,达到3164万元,1995年跨上亿元台阶,达到1.11亿元,2013年超过十亿元,达到10.80亿元,2017年达到12.76亿元,比1978年增长173倍,年平均增长14.1%。同时财政收入质量快速提高,2017年全县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6.9%。随着财力的增加,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对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  

  ——农业生产大幅提高。四十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粮食年总量从1978年的28.66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40.25万吨,是1978年的1.4倍。油料年总量从1978年的0.17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4.03万吨,是1978年的23.7倍。蔬菜年总量从1978年的2.35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42.75万吨,是1978年的18.2倍。年末生猪存栏从1978年的21.34万头增加到2017年58.32万头,是1978年的2.7倍。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978年的3.80万千瓦增加到2017年73.31万千瓦,是1978年的19.3倍。2017年继续保持“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湖南省产油大县”地位。  

       ——工业发展不断壮大。四十年来,衡东县紧紧围绕“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主导是服务”的经济工作思路,做大做强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化工、建筑材料、轻工陶瓷、农产品加工等行业。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02亿元,是197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82倍,年平均增长16.5%。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力度,2017年工业企业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6.7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1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占GDP比重为9.1%。同时,顺应新时代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全县主要工业企业向工业园集中,2017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50%。  

  ——服务业快速成长。四十年来,全县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规模持续增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新引擎。2017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79亿元,是1978年的476倍,年平均增长17.1%;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到63.7%,比第二产业高3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迅猛。自2011年建立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制度以来,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全县拥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家,实现营业收入4.90亿元,增长52.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四十年来,衡东县抢抓发展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呈逐步加速增长态势。1978年固定资产投资仅为815万元,1990年超过亿元,2004年超过十亿元,2014年超过百亿元,2017年达到179.57亿元,为1978年的2203倍,年均增长21.8%。  

  ——消费需求加速增长。四十年来,消费品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极大丰富,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5.1%的速度递增,2017年达到99.08亿元,为1978年的245倍。以文化、家居、通讯产品及汽车类商品的热销,以衡东土菜为主打的餐饮业兴起,衡东成为全县唯一的土菜名县,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末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86万户。    

  ——金融业发展壮大。四十年来,全县金融机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44亿元,为1978年的1397倍,年均增长20.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49亿元,是1978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4.7%;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为41.7%。  

  ——交通运输邮电蓬勃发展。四十年来,全县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境内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珠高速纵接南北,衡炎高速横贯东西,毗邻长株潭,北距长沙黄花机场仅一个半小时车程,南距广州只需二个半小时车程,处于珠三角经济圈的有效辐射之中,已逐步形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2017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741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5%。运营能力显著增强,普货车辆达到2331台,货运周转量37.61亿吨公里,是1978的269倍,年均增长15.4%。邮政电信取得飞速发展,2017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37亿元,是1978年的557倍,年均增长17.6%。201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5.18万户,是1978年的112倍。移动通信、网络通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2017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24.63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4.24万户。  

  ——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四十年来,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上升,生活富裕程度提高。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迅速拓宽,农民生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4元,是1978年的172.8倍,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14.1%。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前,农民消费支出中吃的比重在80%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吃穿为主的不合理消费结构得到改变,201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3.9%,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541元提高到2017年50651元,增长了94倍;201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3.4%。  

  ——教育事业成效卓著。四十年来,衡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多项改革措施,全方位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小学入学率从1978年的98.4%提高到2017年的99.9%;2017年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86.6%,初中入学巩固率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1.2%,全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6年。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四十年来,全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2017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档案馆1个,农家书屋561个。全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为172.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为2.7平方米。荣桓镇入选首批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成功举办第四届“土菜文化旅游节”,有力促进了土菜、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我是衡东人,我为衡东做什么”、“全民健身毅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明衡阳?鼓舞衡东”等文体活动,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四十年来,衡东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立县,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打造山水生态衡东。2017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38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6年下降6.1%;全县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3.0%,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7.0%,城镇污水处理率79.0%。2017年完成营造林7.13万亩、道路绿化提质592.7公里;持续推进森林禁伐三年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7%,活立木总蓄积量275.5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增长率4.3%;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04.7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3%。  

  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网络体系,结合省“一号重点工程”,投入近亿元资金推进洣水三年保护行动计划;完成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建设总面积748.5亩,洣水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检验收,获评国家湿地公园。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四十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推动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扶贫措施,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000多万元,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改造危房331户,33个省级贫困村“三化”创建工作全部达标,全年5548人脱贫、20个省级贫困村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  

  四十年的砥砺奋进换来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衡东已经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县五化”战略目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衡东而不懈奋斗!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