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7年衡东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18-10-29 14:59      来源:衡东县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县五化”战略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进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情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统计测算结果显示:2017年衡东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实现程度为90.3%,较2016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五类指标实现程度分别为80.9%、96.4%、96.6%、98.0%、99.7%。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2017年,衡东经济发展类实现程度为80.9%,较2016年提高9个百分点。五大类指标中,经济发展类指标基础最为薄弱,但进展较为迅速,2017年,经济发展类实现程度比201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5个百分点。  

  1、人均GDP不断增加,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7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6356元,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39031元,是2016年的1.1倍。  

  2、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27639万元,人均财政总收入2014元,实现程度为83.9%。一年来衡东以工业为主,优化经济环境,提升财政收入质量。2017年完成税收收入8532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6.85%,税占比由2016年的57.1%提升到66.9%,拉升全县小康监测实现度1.4个百分点。  

  3、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47.79亿元,占GDP比重为50.3%,比2016年提高2.2个百分点。  

  4、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2017年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扶贫措施,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  

  5、城镇化率稳步上升,城乡结构发生变化。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2.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60万人,农村人口37.3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7%,较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  

  6、工业发展不断壮大。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50%,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7.5%,比2016年提高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达79.1%,比2016年提高30.7个百分点。  

  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提升。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49亿元,增长22.0%,实现程度由2016年85.9%提高到100%。  

  (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2017年,衡东人民生活类实现程度为96.4%,较2016年提高3.5个百分点。  

  1、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2017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9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6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4元,增长7.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57.8平方米。人均储蓄存款为25636元。  

  2、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2017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1.1%,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9.6%;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达18.0%,比2016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2017年,衡东社会发展类实现程度为96.6%,较201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1、社会保障达到目标值。2017年末,全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5万人,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1.9万人,城乡医保参保率10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100%;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2.5张,实现程度为92.8%。  

  2、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7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小学78所,幼儿园152所;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86.6%,小学入学率99.9%,初中入学巩固率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6年。  

  3、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末,全县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7张,实现程度达100%;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2.6人,实现程度达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9‰,实现程度达100%。  

  4、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7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档案馆1个,农家书屋561个。全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69.22万平方米,其中,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2.79万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06.4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7平方米,实现程度达100%。  

  (四)民主法治逐步健全  

  2017年,衡东民主法治类实现程度为98.0%,较2016年下降2个百分点。  

  1、城乡居民推进依法自治。2017年,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为95.7%,与2016年持平;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为98.3%,比2016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社会安全指数不断上升。2017年,全县火灾事故死亡率0.032‱,实现程度为75.8%;刑事犯罪率、交通事故死亡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年报告发生数的实现程度均为100%。  

  3、廉政指数提高。2017年,检察机关立案的贪污贿赂、渎职案件人数为4人,廉政指数为3人/万人,低于小康监测目标值。  

  (五)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2017年,衡东生态文明类实现程度为99.7%,较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7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38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6年降低0.025吨标准煤/万元,实现程度为100%。  

  2、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全县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83.0%,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7.0%,城镇污水处理率79.0%。  

  3、绿化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全县完成营造林7.13万亩、道路绿化提质592.7公里;持续推进森林禁伐三年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7%,活立木总蓄积量275.5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增长率4.3%;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04.7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3%。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2017年反映衡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25项监测指标中,实现程度达到100%的指标有12个,在90%~100%之间的指标有7个,在90%以下的指标还有6个。实现程度在90%以下的这6个指标涉及多个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要短板,特别是一些指标进展缓慢值得重视。  

  (一)经济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2017年衡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中,6个实现程度低于90%的全部集中在经济发展类。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经济稳增长、财税稳增收的压力将会日益突出。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的实现程度最低只有39.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经济结构指数、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GDP、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的实现程度分别为70.1%、74.1%、83.9%、86.7%、89.1%。  

  (二)教育发展有待加强。由于全县教育质量还不够高,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短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小康水平,难度相当大。2017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实现程度为90.2%,只比2016年提高0.4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实现程度为91.3%,只比2016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人民生活水平需要改善。201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596元,距35000元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人均储蓄存款为25636元,距28000元的目标还有差距。  

  (四)个别动态指标巩固难度加大。2017年全县火灾事故死亡率的实现程度为75.8%,比2016年下降24.2个百分点;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的实现程度为97.6%。  

  三、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一时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突出重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的决定性因素,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合理的增长速度,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强化工业产业支撑,实施工业原地倍增计划,稳固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化工、建筑材料、轻工陶瓷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能力强、创税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规模企业、创新企业。坚持把经开区、河西新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大力开展资本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攻坚项目,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统筹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一是持续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切实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特别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和门诊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丰富农村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  

  (三)精准脱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一是实施精准扶贫。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部署,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村聚集发力,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二是注重产业扶贫。立足产业兴旺这一要求,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探索股权收入等形式实现贫困户增收。三是创新扶贫工作方法。充分借鉴吸收各地扶贫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如江华健康扶贫工程、沅陵县“百企帮百村”行动等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方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