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1-8月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稳定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18 15:32      来源:市统计局服务业科     浏览量:
字体: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平稳,现代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企业经营预期较为乐观。

  一、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市54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6.28亿元,同比增长21.1%,32个行业大类中,2个行业呈负增长(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房地产租赁经营),30个保持增长,其中有25个行业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实现营业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62.8%;三项税金3.55亿元,同比增长2.7%,低于全省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

  (一)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上升。1-8月份,全市54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36.28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1-7月(19.9%)上升1.2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1位,比1-5月(16.4%)上升5位,比全省平均增速高9.8个百分点,比第二、三位的岳阳市、常德市分别高1.6、3.9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增长32.9%,比1-5月回落5.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速度高12.5个百分点,在全省第4位,较1-5月下降1个名次,比郴州、益阳、怀化分别低5.8、4.2、2.1个百分点。

  (二)现代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衡阳规模以上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动能正加快成长,为衡阳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一是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1-8月实现营业收入39.99亿元,同比增长30.7%,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9.6个百分点。从贡献来看,现代新兴服务业拉动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商务服务业继续发挥拉动作用,营业收入增长29.1%,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7.2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14%,如湖南皖湘科技有限公司、衡阳市盛源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发展良好。

  (三)物流运输业增长向好。1-8月,物流业相关的4大货物运输方式(道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全省同类行业平均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其中发展较好的企业有湖南省衡缘物流有限公司、衡阳南岳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均高达50%以上。

  (四)民生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态势较好。随着惠民生政策显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分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服务消费需求。1-8月,衡阳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33亿元,增长27.9%,其中,文化艺术业增长23.4%,其他服务业增长51.9%,卫生增长19.1%,娱乐业增长56.9%,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76.6%,教育增长35%,社会工作增长23.8%。

  (五)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62.7%。从行业看,营业利润增长较快的:居民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体育业营业利润分别增长402.1%、336.7%、330.7%;土地管理业由上年同期亏损,到今年实现营业利润3.8亿元。

  (六)企业经营预期较为乐观。企业对四季度经营状况预期较为乐观,在企业景气状况表中调查显示,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为25%,;持一般态度的企业占70%;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仅占5%。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状况预期乐观态度占比最高,达到4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行业分布集中。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水平较低,户均收入为2482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7.3%,在全省第10位,比长沙市户均收入少3838万元。在32个行业大类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54家),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13家),土地管理业(7家)电信,邮政业(5家)共有79家企业,占全市单位数14.4%,而营业收入在全市的占比为45.3%。物业管理、房地产租赁经营户均规模偏小,仅为588、422万元。

  (二)企业营业成本上涨明显。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成本91.89亿元,增长20.2%,虽然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但比1-5月高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8.7个百分点,仅低于岳阳市(20.3%)。从32个大类行业看,营业成本上升较快的行业有水上运输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租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业,增速分别是171.4%、134%、62.5%、83.9%,分别高出全省该行业平均速度159.1、112.8、23.8、20.7个百分点。这些企业较高的成本,将制约着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壮大。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单位数和总量来看上,全市54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区单位共345家,占比62.8%;营业收入102.27亿,占比75%。县市普遍存在着单位数量少,单位规模小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必须重视服务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抓住服务业上升的大好势头,抓工业同时抓好服务业,培养新动能,适应居民消费的变化,把发展新兴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积极融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变化快。各县市区要加大对规模接近规上服务业标准的企业培育力度,强化跟踪监测,鼓励企业达规纳统;鼓励工业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科技研发、设计策划、文化创意、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较大、成长性良好的市场主体注册为企业法人。

  (三)优化营商环境。要降低服务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财政、税收、土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务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改革、区域产业协同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坚持改革创新,精准施策,重点突破,为服务业企业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加稳定的预期。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