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线,开拓创新、扎实肯干,半年来衡阳农业生产呈现平稳增长、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上半年,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从夏收油菜、水稻播种面积、蔬菜供给、生猪出栏、家禽出栏等主要支撑来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中有进,实现总产值309.8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增加值170.5亿元,增长3.4%。
(一)粮油生产基本稳定
1、水稻稳中略降。全市已抛栽早稻345.2万亩,较上年减少18.4万亩,减5.1%;已插中稻和一季晚稻36.1万亩,比上年增加12.5万亩,增53.3%;已播栽再生稻26.5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增9.4%。
2、油菜总产增加。今年全市夏收油菜面积314.3万亩,比上年减0.4万亩,减0.1%;单产达108公斤/亩,比上年增产2公斤左右,增1.9%;总产达34万吨,比上年增0.6万吨,增1.7%。
(二)畜禽养殖稳中有增
1、生猪价格低迷。开年后,生猪价格一路下滑,从第一季度末的13.6元/公斤一直下滑到9.6元/公斤,六月初虽然价格有稍反弹,但出栏价格一直保持10-11.2元/公斤的低价运行,现在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200--300元。生猪价格下行及环保压力加大,生猪养殖将呈稳中有减的趋势。
2、家禽养殖有所盈利。今年来,全市未出现禽流感危害,加之衡阳疫情管控工作扎实,未出现一起重大疫情,因此家禽养殖总量一直保持稳定,规模户数量及规模户养殖比重都有所增加。当前肉鸡和鸡蛋的市场行情均十分喜人,一般肉鸡大约盈利6-8元每羽,鸡蛋需求也较大,每斤蛋盈利1.3元左右。
3、牛羊肉价格保持较高价位,养殖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据统计,牛羊肉价格二月份达到最高,近期有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需求量较大。目前,全市牛肉市场均价为88元/kg,羊肉均价为70元/kg,与去年齐平。根据养殖户反馈数据显示,现出栏一头肉牛盈利约650元。本地黑山羊53元/kg左右,饲养一只肉羊盈利约400-500元。
4、水产养殖效益较去年同比下降,但整体有盈利空间。据我市西园水产批发市场的价格调查,上半年我市大宗水产品价格,草鱼5.5元/斤,较去年7.9元/斤,下降30.38%,鳙鱼5.6元/斤,较去年6.9元/斤,下降18.8%,工程鲫5.5元/斤,较去年11.5元/斤,下降52.1%,禾花鱼7元/斤,较去年13元/斤,下降46.1%。特种水产品价格较去年呈上涨态势,鳜鱼38元/斤,较去年32元/斤,上涨18.8%;受世界杯赛季影响,小龙虾的销量和价格一路攀升,供不应求。小龙虾价格较去年15元/斤,今年已达18元/斤,上涨20%。
(三)经济作物好中向优
1、出台了落实油茶、茶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今年已完成油茶新造12.4万亩,新增茶叶面积1.5万亩,“两茶”产业发展动能正在较快释放。
2、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市计划种植高档优质稻157.25万亩,同比增长25.54%;完成稻鱼、稻虾、稻蟹等形式的综合种养16.72万亩,同比增长22%;预计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略增,调减棉花面积2万亩左右,茶叶、柑橘、时鲜水果、中药材分别增加1.5万亩、0.5万亩、0.7万亩、0.6万亩。
3、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共接待人次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经营收入56048万元,同比增长15%,带动农户数超3万户。
4、蔬菜生产形势总体向好,蔬菜播种面积76.6万亩,同比增长1.9%,蔬菜总产165万吨,同比增长2.3%。蔬菜品牌建设取得突破,“金甲岭萝卜”成功申报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衡东黄贡椒”已完成现场核查和品质鉴评。
(四)农村改革势头良好
1、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市级核查已全面启动,准备启动市级确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衡阳县、祁东县已完成农业农村部确权成果汇交。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合作社总数5881个、家庭农场总数3459个,分别同比增长16.4%、5.16%,其中今年新发展合作社209个、新发展家庭农场97个。
2、全市农村耕地流转面积277.73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5.32%,比去年同期增加3.66万亩。12个县市区已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国第二批整县推进改革试点常宁市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已进入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登记程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欠账,历来是水稻生产的发展瓶颈。二是粮食生产气氛比往年有所下降,抓粮重粮积极性下滑。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尿素同比上涨20%;复合肥同比上涨8%;除草剂、除虫剂同比上涨10%。四是近几个月来,全市平均降雨量比同期减少50%,不利于大田翻耕,个别地方出现有秧插不下的情况。六月,随着气温的升高,稻田缺水的情况日益凸显,今年水稻种植将面临严峻的气候考验。
(二)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层面。目前全市的村级单位合并后处于磨合阶段,合并村的村干部也在不断吸收消化中,再加上村级干部普遍学历低、年龄大,缺乏年富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带头人,基层组织建设战斗力不强。二是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河流水质变差,鱼虾生存难;生活垃圾集聚掩埋,污染土壤水质;农田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质退化,土壤板结等。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深加工程度低,加工模式单一。
(三)畜牧养殖业面临困局
一是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200--300元,导致养殖户纷纷弃养;同时,全市设置的禁养区必须全部退养,部分猪场遭到关停搬迁。二是渔业养殖受挫。由于环保高压政策影响,我市水产养殖面积只降不增,四大家鱼受一季度的干旱少雨影响,投种投料受到了限制。
三、几点建议
(一)不断夯实粮食基础地位
一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复年久失修的排水沟、灌溉渠、山坪塘、小二型水库,确保汛期排涝、雨季蓄水、旱季调水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减少天气雨水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二是全面推广农业保险,构建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投保金额由国家财政兜底支付;降低理赔门槛,按照农作物减产10%为受灾、30%为成灾和70%为绝收标准作为理赔起点;提高赔付标准,水稻苗情100%损失赔偿600元/亩,分蘖拔节期100%损失赔偿800元/亩,成熟期100%损失赔偿1000元/亩;开通农业保险绿色通道,做到直赔快赔。三是多措并举增效益,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继续实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并积极建立粮食保护收购价格合理增长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力构建粮食产销合作新机制,多渠道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推动粮食合理有序流通。引导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提升粮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商品率,增加农民种粮收益。
(二)多措并举振兴美丽乡村
一是改善宜居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大部分乡村在垃圾处理、农作物存储、能源使用、空间布局等方面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要对乡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乡村规划面积有限,多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之间,所以不可能像城市那样非常明显地划分各种功能区的边界,而是在较为有限的区域内容纳比较齐全的所需功能,这就要依据乡村的自然特点可以一村一规划,也可以将毗邻的几个村统一进行规划。二是设计乡村经济体制体系。我国乡村的经济大多还是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对乡村企业的管理多为粗放式的,随意性很大。从现实情况来看,乡村振兴首先要破除阻碍各路资本和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给各路资本以更大的腾挪空间。三是解决农民的钱袋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因为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强农民消费能力。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探索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模式,同时覆盖后勤保障和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规划职业前景,吸引资本和人才向乡村回流,提高投资乡村的投入产出比,让产业发展在农村扎根。
(三)综合发展走现代环保养殖之路
一是顺应环境保护大趋势。在日益趋严的环保政策大背景下,全市划定的禁养区内216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养到位,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即将出台。随着环保排查的逐渐深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散户被清退的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龙头则加速扩张,养殖行业整个格局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规模型养殖场将占主导地位。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综合种养,积极推广稻鱼、稻虾、稻蟹养殖。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又起到保护与修复农田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