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7年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现状、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8-07-19 15:32      来源:刘欣     浏览量:
字体:

       

  2017年,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企业转型升级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运行情况

  (一)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年,全市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增加,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978.67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3.2%,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较全市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拉动全市GDP增长5.85个百分点,拉动点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全省非公经济增长对GDP贡献占比超过六成的市州行列,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产业略高于三产业

  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1.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1.13亿元,增长6.0%;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增长6.7%,快于第二产业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长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9.97亿元,增长12.6%。非公有制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6.8%46.9%46.3%,其中,相比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升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仍是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财税增收效益凸显,就业贡献略有提升

  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总量118.55亿元,增长9.4%,较上年同期加快8.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比重(65.9%)超过六成,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已成为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不含国有、集体)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比重由上年的59.6%提升至60.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四)非公工业经济活力不断改善,企业数量占比继续扩大

  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6%,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6%,较上年快9.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31.1%,较上年加快26.8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目前,非公有制工业产业分布已从低附加值行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行业扩展,同时,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92.7%,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与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连续2年入选“湖南省制造业5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非公经济增速回落,占GDP比重排位后移一位

  2017年,衡阳市非公经济总量增速(8.6%)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63.2%)虽较上年同期(62.6%)略有提升,但在全省的排位由2016年的第8位后移至第9位,同处湘南地区的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67%)虽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降幅3.2个百分点,但在全省排名第三,仍处于全省上游位置。

  (二)非公有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非公有制占比为83.6%,商贸业经济总量非公有制占比超过92%,表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依然集中在工业、商贸等传统领域,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占比仍然较低。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9.2%,而非公有制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GDP总量的比重为35.3%,低于全市水平近4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0.7%7.5%27.1%。金融服务业与现代物流业这两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显得尤为不足,实体制造业在高效获得资金支持,降低运输成本方面仍存在较大障碍。

  (三)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近年来,实体制造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用能成本增加等压力,加之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去库存任务艰巨,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此外,众多非公企业缺乏产品研发与人才储备投资,导致存在生产设备陈旧、技术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各项短板。

  (四)融资渠道不畅,困局仍待突破

  全市大部分非公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不稳定,普遍缺乏信用担保;另一方面,各大金融机构普遍面临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等问题,导致其信贷越发倾向于实力强、信用担保完善的企业,众多非公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加之民间贷款利率较高,融资渠道也受限。这与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六成的现状极不相称,融资困局仍是非公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之一。

  三、对策建议

  (一)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要把发展非公经济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3311”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科学制定总体规划。一是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我市已形成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军民融合等产业,培育和发展创新型龙头企业,推进优势产业协同发展;二是要培育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衡阳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三是要深化实体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引导金融、科技研发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制造业共同发展。

  (二)加大政策宣传教育,鼓励科技创新

  政府要积极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联络非公经济人士“主阵地”作用,广泛宣传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倾听非公人士心声,解答疑惑,同时开展“经商兴企惠民生”等主题教育与营商素质培训,提升非公企业家队伍素养;加大创新资金补贴力度,引导非公企业加大设备、产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推动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拥抱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三)继续改善发展环境,着力优化融资环境

  在政府服务方面,我市应重点从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公共建设入手,并尽可能简化非公企业各项审批手续,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在税收方面,对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以及参与环保建设等的企业,要给予税收减免;在融资方面,着力发挥好政府全资担保公司作用,主导建立健全非公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推进设立中小企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提振金融机构与民间资金进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信心。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