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衡阳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2018年展望
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工业增速稳步回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逐步推进,但工业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一、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工业生产增速稳中有进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从月度看,呈现上半年有所回落,下半年持续攀升的态势,6-12月分别是5.9%、5.9%、6.1%、6.3%、6.5%、6.8%。
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起主要拉动作用
2017年,全市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24.4%,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0.7%,增速和贡献率均居各经济类型之首。
2、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贡献突出
2017年,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27.8%,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26.3%,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城区
2017年,全市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8.0%,城区(不含市直园区)仅5.4%,县域规模工业明显快于城区。同时,市直园区(高新、白沙、松木)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9.6%,高于县域工业增幅。
4、半数以上工业产品同比增产
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统计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100种,占统计品种数的53.2%。其中无缝钢管123.98万吨,增长21%;钢材125.29万吨,增长20%;中成药0.94万吨,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41.35万吨,增长6%;原盐223.45万吨,增长5%;水泥900.05万吨,增长1%。
(二)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调整优化
1、高技术行业贡献提升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22.7%,增幅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1.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1.3%,比上年提升8.5个百分点。
2、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快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13.1%,增幅较上年高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0%,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7.4%,较上年同期高11.6个百分点。
3、产业发展不断向园区聚焦
2017年,全市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8.7%,比上年快0.6个百分点;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总量占全市的70%,聚集度比上年提升4.3个百分点。
4、高耗能行业持续低迷
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3.4%,增速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工业“3311”工程运行态势良好
1、三个千亿园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以白沙绿岛为主体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2017年,二七二、天雁、泰豪等一批老企业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白沙工业园目前已经获批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签约了中核家园-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中核医疗“健康谷”等产值过亿的项目;衡山科学城的中部芯谷项目也有望2018年达产。
以水口山铜铅锌基地为主体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区:2017年,全市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行业累计产值增长23.9%,其中水口山集团产值增长8.4%,其中铅锌冶炼产值增长42.4%;五矿铜业产值增长244.2%,电解铜产量8.11万吨,增长153.9%。水口山的铜铅锌基地已通过环评审批,即将启动铜铅锌项目建设,配套产业链香港泛亚绿洲铜杆项目已奠基开工。
以松木经开区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园区:2017年,松木经开区增加值增长9.1%,高出全市2.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重点引进了比亚迪云轨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建滔化工集团投资的8个项目,比亚迪轨道交通产业园已经奠基,预计2018年4月底零部件厂部分投产。
2、三年拟上市工业企业营利水平较好
2017年市政府出台《衡阳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工业企业37家。这些工业企业2017年利润总额合计10.47亿元,增长52.1%;主营利润率8.4%,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3、以衡山科学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高地初显雏形
2017年,衡山科学城已建成面积29万㎡、厂房13万㎡,引进了22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已注册企业48家,已投产企业10家,其中吉百安、衡盈电子、桑谷机器人三个企业达规入统;建立了北航光电实验室、思迈科微纳米实验室、桑谷医用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园区入驻企业拥有专利103项。
4、以衡阳综保区为核心的内地开放高地运转良好
衡阳综保区现有注册企业33家,其中加工贸易企业15家,贸易供应链企业15家,物流企业1家,电商企业2家。2017年完成进出口额3.2亿美元,其中新融创供应链项目完成进出口额2.86亿美元,双极工贸备用电池组项目完成进出口额1755.3万美元,启源供应链项目完成进出口额1656.5万美元,共上缴税收3.18亿元。
(四)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部分重点行业支撑力度有所下降
2017年,全市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增加值总量较大的传统行业,增幅比上年回落,这些行业的产品产量增幅较低或出现下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4.2%,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中,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产量不同程下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0.2%,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中的水泥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泥熟料产量同比下降0.9%,强度等级42.5水泥(含R型)下降2.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增幅比去年下降0.7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产量看,啤酒产量下降6.9%,成品糖下降5.9%。
2、新增工业企业传统行业偏多
2017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72个,其中新建新投产的规模工业企业77个。其中,高技术行业企业15个,占比仅8.7%;装备制造业企业仅33个,占比19.2%;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有37个,非金属制品业有17个,酒、饮料和精制品茶制造业企业有13个,还有其他类型的传统企业。新能源、机器人、3D打印、军民融合等新产业新产品企业比较少。
3、“两项价格”倒挂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2017年,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由上年的98.0%上升到107.2%,购进价格上涨主要是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如建筑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燃料动力等,带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水平上涨。然而,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下游产品价格上升相对滞后。2017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上年98.9%转为105.8%,低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形成“剪刀差”,造成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收窄。
二、2018年全市工业经济展望
供给侧改革方面:去产能方面将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煤炭、水泥等高耗能制造业产能仍将受到抑制,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产能继续加快发展。
制造业投资方面:随着工业企业效益好转,民间投资意源上升,预计2018年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
新增活力方面:2017年新入规172个工业企业,预计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在10%以上。
重大工业项目方面:2018年,水口山铜铅锌基地启动20万吨铜项目建设,比亚迪(云轨)项目的轨道梁厂、道岔厂等在5月份实现向全国供货,富士康亚马逊中国制造基地扩产,启动军民融合产业园独居石、稀土高强铝合金等项目,以沈阳豪曼新能源为中心建成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一期投资全面完成,10月份之前投产。
预计2018年工业在“3311”工程引领下,投资稳中有进,增速有所提升,骨干企业生产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规模工业有望完成政府工作目标。
三、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产业链核心环节和新兴增长级发展
突出项目引领,坚持产业带动,紧紧围绕提升传统产业质量,集中土地、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做大做强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等上下游产业,大力培育传统产业的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真正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结构性转变。
2、围绕“中国制造2025”,增强重点领域、领军企业、新兴动能带动力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中打造五矿集团铜铅锌基地、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比亚迪云轨和特变电工智能电网先进制造产业园、富士康亚马逊制造基地等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中的领军企业,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发挥领军企业在产品、技术、信息、营销等方面的行业引领作用,带动行业质量整体上升。
3、关注企业成本偏高现象,加大政府对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
2017年,成本“高进低出”现象必然提升下游加工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在制定实体经济“降成本”政策时,听取采纳企业意见,促“好政策”真正落地,降低企业成本;二是金融机构、财税部门对技术改造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予以资金政策倾斜,帮助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企业结构性成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将政策性支持资金与创新成果产业化结构挂钩,助推企业向创新要质量,向创新要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