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交通邮电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运输、通信能力逐步增强,交通通信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和邮电通信业务量大幅度增长。为改善衡阳市投资环境,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速全市经济振兴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
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衡阳市形成了以城区为枢纽,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组成的立体交通综合运输模式。2017年末全市公路水运完成旅客周转量58.85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67.01 亿吨公里,分别比1978年增长23倍和162倍 。
(一)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市不断加强公路网的建设,在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的同时,加快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整个公路运输网络功能日趋完善,整体效率不断提高。一是公路里程不断延伸。1978年,衡阳市公路里程5310公里,到2017年末已达到21065公里。2017年末,衡阳市境内国道里程数已达1233.437公里,省道1807.931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163.732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5.5%。衡阳目前已形成了以市内和县域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的快捷公路网络。二是公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公路客、货运量为8791.17万人和17646.54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1倍和46倍;公路客、货周转量58.85亿人公里和328.05亿吨公里,分别比1978年增长23倍和289倍。三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2017年末,衡阳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8公里,尤其近几年,潭衡西、衡桂高速、南岳高速、娄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衡阳境内日各县市高速公路全覆盖,极大地缓解了公路运输的压力。四是公交线路不断丰富。改革开放前,衡阳市城区公交线路是9条,到2017年末达到81条,其中常规线路77条,城际线路2条,夜班线路2条,新增的雨母山风景区、石鼓书院等专线旅游公交线路方便了市民假期的“一日游”出行。
(二)铁路建设再次起飞。 衡阳市铁路运输几十年一直受“瓶颈”制约,改革开放前,衡阳市只有京广铁路和湘桂铁路两条铁路,束缚了衡阳市经济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衡阳铁路建设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武广客运专线、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衡茶吉铁路、纷纷开工,到2017年末,全市共有京广铁路、湘桂铁路、京广高铁、湘桂高铁、吉衡铁路5条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铁路里程分别是160公里、85公里、138公里、91公里、51公里,合计为525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为229公里,形成了一张密集的铁路网络。未来,怀邵衡铁路将为衡阳再添发展动力,衡阳境内的铁路里程也将达到798.74公里。铁路新的建设,尤其是高铁的开通,衡阳与全国各地的距离悄然拉近,衡阳与珠三角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之间的“2小时经济圈”就此变成现实。
(三)港口水运稳步发展。早在1978年,由于未对航道进行系统治理,当时衡阳境内的湘江航道等级只能达到六级,仅能航行载重200吨以下的船舶。1995年至2000年国家和地方共投资21亿,建成了大源渡航电枢纽,完成了湘江航运开发二期工程建设,渠化了大源渡至衡阳73公里河段,使之达到三级航道标准。2002年至2006年,国家和地方再次斥资19.5亿元,建成了株洲航电枢纽,株洲至大源渡96公里河段得以渠化并达到三级航道标准,使得湘江衡阳段三级航道达127公里。2016年6月,衡阳松木港区正式投入运营,与汽车运输相比,水运费用要降低30%左右,与铁路运输相比,运费降低20%左右。截至2017年底,衡阳市内河航道总里程为769公里。随着湘江沿线的航电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保障了松木港运行两千吨级的货轮。从湘江进入长江,即可对接重庆、武汉、九江、安庆、南京、上海等沿江港口以及国内沿河港口,并承接从世界各地港口、沿海港口到衡阳的集装箱货物,实现了衡阳市通江达海的水运发展梦想。
(四)航空开启衡阳新发展。衡阳南岳机场于2010年开工,投资6.86亿元,于2014年12月正式通航,以衡阳为核心,辐射邵阳、郴州、永州、娄底和炎陵、攸县、茶陵、湘潭县、株洲县等周边52个市县,9.87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超过3000万,极大地促进了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快速发展。截至到2017年末,共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昆明、三亚、西安、杭州、海口、南京、青岛、贵阳、南宁等14条航线,根据地方政府航线规划,2018年拟新增15条航班航线,通航城市将达到30个。南岳机场通航三年来,旅客吞吐量以每年15万人次以上的增幅飞速上涨,截至2017年末,南岳机场保障运输起降4962架次,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289.5%;旅客吞吐量470519人次,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22.8%;货邮吞吐量602.2吨,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1.5%;出港客座率77.2%。与同类支线机场相比,衡阳南岳机场不仅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势头最好、安全运行也最为平稳,在继机场建设创造“衡阳速度”后,再创民航发展“衡阳现象”。
2015-2017年南岳机场航班、旅客、货邮情况 |
年份 |
航班(架次) |
旅客(人次) |
货邮(吨) |
2015 |
1274 |
111285 |
457.9 |
2016 |
3636 |
308782 |
890.9 |
2017 |
4962 |
470519 |
602.2 |
(五)个人汽车发展迅猛。改革开放之初,自行车和摩托车衡阳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那时候个人汽车在人们心中也许是奢望。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积累,衡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取得新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衡阳民用汽车拥量开始一路狂飙,从1978年的0.05万辆,到2017年末已达92.14万辆,其中,个人汽车1978年之前为零,到2017年末已达44.67万辆,特别是个人轿车规模的迅猛扩大,“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速高达23.2%,到2017年末达到23.12万辆,这极大地带动自驾游的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度假方式开始兴起,大大丰富了衡阳市民度假娱乐生活。
二、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持续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邮电需求数量有很大的增长和提高。我市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扩大,为改善和方便人民生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仅为627万元,2017年底,我市邮电业务总量已达到870820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387倍。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城乡、通达全国各地的邮电通信网络。
(一)邮政业务迅速提升。改革开放以前,我市邮政网络规模小、网点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经过40年的投资建设,邮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的现代邮政网络,尤其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带动快递行业迅猛增长,这也是支撑邮政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2017年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2.40亿元,是1978年的265倍。2017年全市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2422.99万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9725.35万元。
(二)通信能力显著加强。从1978年到2017年的40年间,衡阳市整体通信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投入的增加,电信业务突飞猛进,1978年电信业务总量0.016亿元,到2017年已达74.68亿元。一是固定电话通信能力提高。40年来,固定电话逐步由少数人享受的通信便利扩展到千家万户,2017年末已达到76.13万户,比1978年增长125倍。二是移动电话发展迅猛。移动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彻底地改变了我国的通讯格局和人们的生活,2000年移动用户17.23万户,自此以后,移动电话用户扩张迅速,到2017年末已达533.12万户。三是互联网进一步普及。随着电脑和智能型手机的发展,互联网也开始迅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的各种需要,据统计,2005年互联网用户还只有10.55万户,到2017年末已猛增到114.71万户,年均增速22%。互联网的提速升级,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互联网+”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