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衡阳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4-19 17:20      来源:服务业科     浏览量:
字体:

  

    2018年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目标,振兴实体经济成为当前首要任务,衡阳市金融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成为衡阳市谋求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调研了部分金融机构及企业,对衡阳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衡阳市金融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衡阳市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推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从政策层面看,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补偿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县(市)区(园区)金融工作考核办法》,覆盖了金融改革、风险补偿、金融考核等多个环节和领域,政策的密集出台,为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从金融机构看,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大银行来衡设立分支机构,2017年,长沙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先后进驻衡阳,平安银行也在筹备当中,截至目前,在衡银行机构已达32家;2017年底祁东农村商业银行揭牌,衡阳市农信社改革全面完成。三是从存贷款看,存贷款余额再攀新高。2017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89.78亿元,位居全省第二,高出第三名的株洲520.95亿元;贷款余额1655.12亿元(不含表外贷款),增长16.4%,增速高于存款增速7.1个百分点,存贷比进一步提高,贷款余额同样位居全省第二。四是从企业层面看,金融企业运行平稳。对25家银行机构2017年财务状况进行调查,资产合计达到3648.55亿元,增长10.2%;营业收入合计147.15亿元,增长8.3%,其中光大银行衡阳分行、长沙银行衡阳分行和衡南农村商业银行增速均在30%以上;营业利润合计36.49亿元,增长4.6%,有18家营业利润高于上年,仅有工商银行1家营业利润为负。

  二、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情况现状

  为了解企业融资环境状况、企业享受贷款政策优惠等情况,我们对25家分布于不同县(市)区、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研,25家企业中,2017年有17家获得了贷款,8家有贷款需求但未获得贷款,了解8家企业未获得贷款具体原因,其中抵押资产达不到要求的有4家,属于过剩产能未能贷款的1家,不动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没能及时办理影响贷款各1家,申报繁琐未能及时获得贷款的1家。从25家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衡阳市融资环境较好,但企业期盼融资环境能进一步改善。一是期盼融资渠道更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17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仅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仅有3家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其他融资渠道特别是直接融资渠道不多,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有10家企业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二是期盼贷款利率下调,融资成本下降。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2017年贷款利率总体略有上升,17家企业中,反映利率上升的有4家,没有变化的8家,下降的1家。对各企业贷款利率对比发现,不同企业获得贷款利率差别较为明显,同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中,利率差达到了3.75个百分点。高的达到了8%以上,低的只有4.25%,其中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市金雁粮油购销有限公司贷款利率均在5%以下。三是期盼政策优惠更多,惠及面更广。17家企业有11家享受了融资政策优惠,其中贴息5家、贷款担保4家、购入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政策3家、利率优惠2家、降低贷款门槛2家,大型企业、重点企业获得政策优惠更多,个别企业在贷款中享受了5项优惠政策,中小微企业享受优惠较难,衡阳市正美园艺有限公司未能享受一项优惠。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信贷需求不强,贷款余额增速下降。2017年底,衡阳市贷款含表外余额为1908.55亿元,增长14%,贷款整体增速较高,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下降,从贷款主体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较低,年末贷款余额969.69亿元,增长7.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4.4个百分点,全年仅新增71.11亿元,同比少增92.86亿元。从贷款投向分行业看,实体经济各行业信贷形势不容乐观,2017年底各行业贷款余额合计857.25亿元,增长11.1%,增速下降了6.3个百分点,19个行业有10个行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其中制造业下降4.3%,增速比上一年下降了高达24.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净减少6.9亿元。贷款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是受去产能、去库存、环保督察等政策的影响,部分行业授信严重受限,商业银行信贷收紧,新增贷款大规模减少;二是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已授信客户投资意愿降低,暂时不需要支取信用额度,如金杯电缆、南岳电控等公司在银行授信规模均超过1亿元以上,但2017年并没有新增大额贷款。

  (二)不良贷款增加,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在贷款增速放缓的同时,不良贷款余额反而有所增加,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还不能放松,2017年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56.9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3.44%,提升了0.06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12.9亿元,占全部企业不良贷款的58.8%,不良率4.6%,超出全市不良率1.2个百分点。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科学管控机制,追求盲目扩张,跨行业经营,信贷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高位,一旦行业发展不景气,企业经营收入萎缩,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三)不良率带动融资成本上升,企业用信意愿受到影响。

  由于部分银行不良率上升,总行对储备项目贷款利率浮动进行了刚性控制,以覆盖信贷风险,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出于成本控制考虑,用信意愿不高,如工商银行2亿元的特变电工保理业务,由于总行利率管控在原定利率基础上上浮8%,公司因此放弃该笔授信,人民银行衡阳市支行数据显示,部分金融机构2017年储备项目转化为贷款的比例偏低,如农业银行2017年储备项目申报贷款金额74.5亿元,已审批金额46亿元,实际发放金额仅7.2亿元,储备项目转化为贷款的比例仅为15.6%。

  四、加强衡阳市金融服务实体的建议

  (一)积极发挥政策的支撑统筹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贷款稳定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衡阳市应当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完善衡阳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对近年来已出台的地方性金融政策进行梳理评估,推动地方政策落地,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二是综合运用窗口指导、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政策向制造业倾斜的力度,把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促进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二)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完善信贷准入标准,提高技术改造类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比重。对具备市场前景、品牌优势明显但暂时存在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困难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要做到不抽贷,继续给予信贷扶持。对无市场、无效益或产能严重过剩、不具备债务清偿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压缩授信,严格把控金融风险。

  (三)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强化企业信用观念,鼓励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坚持诚信经营,规范信用行为,提高信用等级,增加信息透明度,不断提高企业信用形象,为企业信贷创造条件。其次,要规范企业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财务人员,提高财务状况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第三,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使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获取更多的贷款优惠政策。第四,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比例,扩大融资服务覆盖面,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优化金融生态,完善企业征信平台。金融机构信用信息来源渠道分散、获取难度大,易导致企业贷款审批周期长,调查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完善信用评价指标、扩展信用体系覆盖范围、搭建动态信用评级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对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时间成本都具有重大意义。衡阳市在省内首创了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极大改善了信贷环境,应当继续完善中心的功能和机制,强化服务企业融资功能,拓展和延伸其它相关功能,将服务功能从融资向信用评价、风险预警、互联网金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延伸,不断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