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从“四经普”看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30 10:46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上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已成为衡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相关统计资料,客观分析了当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1943.64亿元,占GDP的比重63.8%,较2013年(2013年是衡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0.36亿元,占全市一产的比重为26.8%,较2013年提高1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1.92亿元,占全市二产的比重为75.4%,较2013年下降1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81.36亿元,占全市三产的比重为64.2%,较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8.4:56.8:34.8调整为4.6:39.7:55.6。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均超过80%,分别占本门类的91.4%、80.3%、95.2%和83.5%。

(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0.2%,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快于全市GDP增速1.9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9%,较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8.7%、12.6%,分别较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具体行业看,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4.4%、3.1%、5.4%、4.1%。

(三)市场主体大幅增加。从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看,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345766家,较2013年增长153.4%。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29850家,较2013年增长53.3%;其中私营企业25663家,较2013年增长75.8%。2018年,全市11998家中小企业“上云”,排名居全省第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企业数量达到16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349件,同比增长5.9%,其中发明专利602件。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范围已逐渐由原先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传统的服务业逐渐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扩展。

(四)发展动能不断积聚。2018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5.8%,占全市投资的比重61.2%,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较全省民间投资增速快0.6个百分点。全市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01.7亿元,增长0.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2.3%。全市内联引资项目889个,实际到位资金461.15亿元,增长17.8%;实际利用外资14.25亿美元,增长11.1%。全市口岸通关效率居全省第一,“五定班列”、“无水港”、公路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稳健运行,与1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新增39家外贸企业“破零”,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大幅提升。

(五)社会贡献日益凸显。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154.14亿元,增长25.1%,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71.3%,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效益贡献得到进一步提升。从个体户从业人员情况看,2018年末,全市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676335人,较2013年末增长71.9%,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由2013年的24.1%提升至36.7%。非公有制企业是全市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之一,非公有制企业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竞争力不强。从“四经普”调查结果来看,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存在“小、散、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非公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批零住餐业等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优势高科技产业项目较少,非公有制占比仍然较低。以工业为例,从大类行业分布看,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中,其中,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些行业大都是传统粗加工行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还不强。

(二)融资难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主要集中在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上,这些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仍是银行抵押担保贷款。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在银行的信誉度不强、抵质押物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严重影响融资需求,导致企业“想融,融不到”;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符合放贷条件的企业少、审批流程繁琐、风险管控严等原因,造成银行贷款“想放,放不了”。目前,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三)人才聚集能力较弱。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一方面,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很难为求职者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全市大部分民营企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资金和规模制约,缺乏科研攻关能力,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对高科技人才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存在人才资源浪费或闲置现象,选人标准不清晰。由于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导致人员流失快、人才稳定困难,这在客观事实上已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工作建议

(一)聚焦结构调整,增强竞争能力。一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民间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领域,继续实施“8135”战略,重点围绕粮食、油料、茶叶、蔬菜等产业,推进“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一村一品”,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效益好、带动强的休闲农业企业。二是合理引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衡阳现有的产业资源优势,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有色冶炼、精细化工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打造特色示范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上、中、下游配套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影响力。三是积极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利用衡阳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契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民营资本投向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和现代商务服务业,深化实体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促进全市非公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聚焦企业难题,破解融资困境。一是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汇集金融、公安、税务、法院、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企业主体进行信用建档,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互信难的问题。二是加强政银企融资对接。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发挥协调、引导作用,分行业、分重点领域召开银企对接会,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放贷需求对接平台。三是完善金融机构尽职免责制度。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银行金融机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尽职免责条件和程序,充分发挥国家层面对金融机构考核指标正向激励作用,让信贷资金敢放敢贷,实体经济愿贷能贷。

(三)聚焦高端专业,加强人才集聚。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对高层次人才发放“雁城人才绿卡”,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住房保障、政务服务等便利服务,为全市高层次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二是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力度。畅通从高校、科研院所到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动机制,让科技人才在民营企业能够留的住、用的好,研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市场机制。三是建立人才集聚机制。通过借台招聘、举办专场招聘会、校园宣讲会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各类招才引智活动,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拓宽用人渠道。加强“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利用衡阳人才网、掌上招聘平台等方式促进人才集聚、流动。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李  

                                                                                                    核稿:李伟平

                                                                                                    责编:刘冬丽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