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1-10月衡阳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1 17:26      来源:市统计局工业科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衡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1-10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3%。

  一、规模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运行总体平稳

  从增速看,10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4%,增速较上月下滑1个点;1-10月累计增长6.3%,累计增速与上月持平,排全省第10位,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从增值税看,1-10月,全市实现工业增值税19.17亿元,增长8.6%,比上月下滑1.1个点,排位与上月一致,第9位。

  从工业用电看,1-10月,全市工业累计用电59.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降幅较上月收窄0.4个点。

  从工业投资看,1-10月,全市实现工业投资699.65亿元,增长14.2%,全省排名靠前;其中技改投资367.3亿元,增长26%。

  (二)主要行业增长明显

  1-10月,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都在10%以上,分别增长10.8%、18.7%、28.6%、10.6%,4个行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5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

  (三)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1-10月全市高技术行业、高加工度行业累计增加值增速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2.2%和7.9%;与上月比,高技术产业比上月快1.5个百分点,高加工度行业比上月放缓2个百分点;与全市比,“两高”行业增速分别高25.9和1.6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1.1%和37.6%。同时,全市装备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增长12.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3个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0.3%。

  (四)重点企业拉动有力

  1-10月,全市60个重点工业企业中有32个企业产值增速超过15%,这32个企业合计产值占全市的15.5%,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3%,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富士康、华菱衡钢、星马汽车、华菱汽车、建滔、机油泵、湘衡盐化等一批骨干企业保持了较高增速。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行业发展分化较大

  从行业增速及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长快速,4个行业的增加值合计占全部规模工业30.1%,但增长贡献率达59.2%,共拉动增长3.7个百分点;然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速下滑明显,共拉低全市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

  (二)工业用电量持续低迷

  1-10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用电量下降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性原因,部分工业企业关停,造成工业用电量下滑较多。

  (三)园区占比持续下滑

  今年2月份以来,全市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占比分别是65.2%、65.7%、65.3%、64.2%、64.7%、64.3%、64.0%、63.3%,1-10月,比重下滑至62.7%。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的服务。各县市区、园区和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凝聚合力,加大对工业运行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见实效,进一步帮助企业减轻发展压力,为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更优越的政策氛围和环境。

  2、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行业。积极支持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内部挖潜,将传统行业改造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扩大全市新兴产业比重,减少传统行业调整对全市工业的影响。

  3、进一步加大新增企业入统力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建设和园区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利用各种渠道,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加大摸查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规模企业,及时组织专门人员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做好申报工作,做到应统尽统。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