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移动支付成为市民消费新习惯
发布时间:2017-11-21 11:12      来源:市统计局民调中心     浏览量:
字体:

  随着银联网络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已走入人们的生活。为全面了解衡阳市市民移动支付的使用情况,衡阳市统计局民调中心开展了衡阳市市民移动支付使用情况调查,现先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方案设计。围绕衡阳市市民移动支付的热点问题设计调查方案,重点突出衡阳市市民移动支付方式的特点、移动支付方式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调查组织。市统计局民调中心根据调查任务,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调查方式。采取现场访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市民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有效问卷1490份,占抽样总量的99.33%。

  二、主要特点

  (一)移动支付成为市民最青睐的支付方式。从“揣着钞票买东西”到“一部手机走天下”,银行卡支付环境不断优化,人们对银行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支付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调查数据表明,在调查的有效问卷中,有95.9%的市民都使用移动支付,只有4.1%的市民未使用过移动支付。在调查中许多市民表示,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除了特定场所使用现金支付外,大部分消费和支付都使用移动支付,而移动支付使用最多的平台是微信、支付宝和财付通等。可见,移动支付已成为市民最青睐的支付方式。

  (二)微信成为市民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在调查市民经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时,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微信的市民为55.86%,选择支付宝的为40.07%,选择财付通的为1.25%,选择其它方式的为2.82%。在调查中市民表示,微信和支付宝都是他们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但微信支付一般用于和朋友之间的转账和发红包等,支付金额较小的消费。网上购物和支付金额较大时,市民一般会选用支付宝支付。同时许多中青年市民使用支付宝下的余额宝理财,表示使用余额宝理财快捷方便,在理财的同时还可以同时享用支付功能,让钱生钱,且利息不低于银行。

  (三)中青年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力军。在调查中显示,调查对象中有95.9%的市民都使用过移动支付,而这部分市民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下,其中21-30岁的年龄占45.55%,而4.1%的市民从未使用过移动支付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数据表明中青年市民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力军。许多中青年调查者表示家里所有的消费购物基本上都是网购,当然会使用移动支付,市民也表示网购省时省力也省钱。可见网购是移动支付的重要组成方式。

  (四)方便快捷是市民选择移动支付的重要因素。市民选择移动支付的原因时,调查结果显示75.97%的市民认为选择移动支付的原因是移动支付方便快捷,11.48%的市民选择移动支付是因为覆盖范围广,7.77%的市民选择移动支付是由于优惠活动丰富,仅有4.78%市民是因为安全性高。调查中市民表示移动支付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一个手机能解决生活中的购物、交水电费、话费等生活缴费。

  三 、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支付的安全规范不足

  在调查移动支付有什么不足之处时,调查数据表明,34.03%的市民认为使用移动支付时隐私得不到保障,28.61%的市民认为移动支付在个别场所不能使用,15.49%的市民认为移动支付的局限性是提取现金时需要支付手续费,21.87%的市民认为移动支付存在其他方面的安全隐患。许多市民担心在公共场所过多使用移动支付,造成不法分子趁机而入,盗取自己银行卡和帐号信息,从而造成个人的财产损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不大,现有的移动支付主要是用银行卡和手机号码绑定在一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市民担心支付过程隐藏的陷阱。如二维码变身吸费木马包、钓鱼网站、虚假退款、移动支付领域的这三大欺诈“陷阱”曾让诸多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规范还有待加强。

  (二)移动支付的市场需求有待培育

  在我国,大部分民众对移动支付业务还不太接受,也很少使用,这部分人群年龄偏大,接受不了新鲜事物,对智能手机的操作也不会使用,这种状况影响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全面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智能手机用户逐年增加,全国所有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实现了网络的覆盖。然而,移动支付的业务量与庞大的手机用户规模并不相称。广大的农村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移动支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认知度不高,因此,目前移动支付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里的中青年,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市场需求仍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移动支付现阶段以小额支付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市民使用移动支付金额以小额为主。数字表明,22.49%的市民移动支付的金额在500元以内,31.92%的市民移动支付的金额在500-1000元以内,28.81%的市民移动支付的金额在1000-5000元以内,只有16.78%的市民移动支付的金额在5000元以上。许多市民表示由于移动支付安全性还不够规范、提取现金需要手续费等不足之处,致使移动支付现阶段以小额支付为主,大额现金的交易市民还是会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

  四、对移动支付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安全保障,重视安全性建设

  在手机供应商运营商方面,应当实行实名制,SIM卡实名制,购机实名制,保证每个支付终端都能找到对应的消费者;在信息保密方面,应加强防火墙建设,修补网络漏洞,研发安全技术防止手机病毒入侵,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在支付手段上,加强对加密技术的研发,普及指纹支付或更安全的瞳孔扫黛技术等。另外,应当加强用户群的安全意识,开展移动支付安全性教育,普及相关知识,让消费者先知而后行,从而减少安全性问题。

  (二) 培养消费习惯,多样化发展移动支付

  面对传统的消费方式,要明确消费者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对症下药”很关键,这就迫使移动支付也需要多样化的发展来满足各种需要。譬如通过移动支付充值话费、积分、购物、游戏虚拟货币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通过移动支付买卖证券,买卖期货,手机银行服务的方式来吸引金融行业的消费者;通过移动支付在菜市场支付、买卖日用品、管理养老金的方式吸引中老年人等等。

  (三) 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行业监管制度

  政府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建立完整的监管结构,解决好监管主体缺失和多头管理的问题,避免交叉监管和监管缺失。在移动支付发展的监管方面提高约束力,让移动支付市场规范运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和支持移动支付方式的创新,确保移动支付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