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衡阳市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3 09:32      来源:市统计局贸经科     浏览量:
字体: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84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长沙和岳阳;同比增长10.7%,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0.2、0.3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整体运行情况

  (一)分区域看,城乡市场同步发展,乡村市场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市场零售额792.66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城区零售额711.53亿元,同比增长11.3%;乡村零售额88.19亿元,同比增长11.3%。

  (二)分行业看,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前三季度,全市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17.81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81.5%,较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5.8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比6.3%,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6亿元,同比增长8.3%,占比1.9%,与上半年持平;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59亿元,同比增长11.3%,占比10.3%,较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三)从商品类别看,商品零售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

  一是基本生活品类商品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7.02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半年低0.8个百分点。二是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6.46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半年高0.3个百分点。三是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回暖。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2.16亿元,同比增长15.4%,比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四是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放缓。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8.98亿元,同比增长5.3%,较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零售发展乏力。9月份衡阳市批零住餐限上法人单位中,零售额负增长企业共92家,比去年同期增多20家,累计零售额负增长8.1%,负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扩大4.6个百分点,拉低全市限上法人消费品累计零售额1.2个百分点,拉低幅度较去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

  (二)商品增长受限。9月份衡阳市限上法人商品零售中,累计增长20%以上的商品类别只有4个类别,分别是饮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烟酒类、化妆品类,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商品类别减少7个,这4类商品累计零售额增长25.1%,较去年同期增幅收窄3.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法人消费品累计零售额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累计拉动幅度降低1.2个百分点。

  全市23个限上法人商品零售类别中,有15个商品类别对全市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拉动力量较去年同期减弱,其中,日用品类和五金、电料类拉动幅度分别收窄0.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拉动幅度收窄0.4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拉动幅度分别收窄0.2个百分点。

  (三)电子商务贡献小。一直以来,衡阳市就存在限上批零行业电商单位少,本地购买力外流严重的问题。前三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累计零售额仅占全市限上法人消费品累计零售额的0.34%,虽然其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但由于电商零售规模不大,对社零的贡献作用微乎其微。

  (四)住宿餐饮业零售增长势头减弱。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8.9亿元,同比增长4%,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紧跟节日热度,发展本地消费。11月、12月零售市场将迎来“双十一”、“感恩节”、“圣诞节”和“元旦节”等多个消费性节庆时点,如何助力企业紧跟节庆消费热度,营造促销活动氛围,对社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鼓励、协助企业为即将到来的消费节点,提早做好准备,除一如既往的加大促销力度外,还应注重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推陈出新,以不一样的活动方式吸引消费者眼球,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与体验度,而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做好促销热点商圈的交通组织、活动协调工作。

  (二)引导思路转换,助力电商发展。在消费品市场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要适时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互联网+、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积极推进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贸易企业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进行网上直销,开展电子配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对新兴消费模式的需求;要加快区域网络交易平台建设,为企业和广大消费群体提供优质的网络交易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与实体体验店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健康发展,使消费者通过真实体验加强对所需商品的感知度。

  (三)以旅游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在建设重点景区和旅游项目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把资源和重点景区、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旅游产品单一和同质化。就不同人群,结合当下流行的自驾游、亲子游、周末短途游、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和康体健身等新的旅游方式创新旅游项目,以满足新兴旅游市场需求,释放旅游消费能量。针对留不住游客的情况,依托现有资源规划统筹建设规模大、档次高、项目多的综合聚集型旅游景点,门票采用套票制,实现美食、美景、趣味、休闲一站式享受;针对长假期间高速公路拥堵现象,积极推进自驾车营地的建设,不断推出自驾车旅游线路和出台鼓励自驾车旅游的政策措施,同时强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性、增值性和经济拉动性作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