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一直倍受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近几年来,衡阳市以休闲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抓手,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以及其他服务行业的融合与发展,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更好了解衡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发展现状,最近,衡阳市农村经济社会调查队组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以对衡山县、常宁市调查情况将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现状作一分析,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现状。
衡山县多年来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全县围绕粮食、蔬菜、油菜、茶叶、小水果、畜禽养殖等主要农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84家,家庭农场104家,流转面积超17万亩。全县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种养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华夏湘江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有力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畜禽加工、蓆草加工、食品加工、畜禽药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24家。26家龙头企业总资产 8844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55158万元,年销售收入 148469万元,创税收1673万元,带动农户数 1.05万户。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是突出发展旅游服务业和休闲农业。
华夏湘江公司的旅游主打产品水上乐园完成施工设计和施工地理勘测。根据水上乐园的规划,已启动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各项工作,完成集中居住区施工设计,第一批集中居住的对象摸底及实物调查已完成,今年11月动工兴建,预计明年将有100户左右搬进集中居住区。
成立华夏湘江股份有限公司福满地分公司,负责旅游开发及福满地游客服务中心经营等工作。7450多平米的游客服务中心,3000多平米的农村综合广场,200个泊位的停车场已建成投入使用。8月份,成功举办以生态、绿色、创新、共享为主题的“中国衡山2017(第四届)乡村生态旅游节”。
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技培训基地建设。通过科雷商城系统建起了网页版的电商平台,该平台发布当地30多户农户和合作社的农产品信息,将产品名称、特点、参考价位及联系方式发布在电商平台。依托服务中心创建衡山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一个,耗资400多万元购置培训设备设施,2016年分4期举办了共200余人次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繁育推广培训.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农业技术培训示范基地。
以华夏湘江公司为主导,完成土地流转、征地以及旅游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流转土地6000亩,完成征地1960亩,获批用地指标1258亩,已与国土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556亩,仅土地款投入资金达3.29亿元。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紧改善,南岳高速萱洲互通已获省交通厅批准,正在作规划设计,沿江大道,035县道改扩建正在与省发改、交通等相关部门衔接,争取在2017年立项,2018年开工建设,切实改善项目区到达交通瓶颈。
二是加快农业生产,建立综合农业示范园。
衡山县加快建设以优质稻、特色经济作物、花卉苗木、茶园、瓜果园为主导的综合农业示范园。在萱洲村建立600余亩“优质稻+油菜”、“有机稻+稻田养鱼”、荷花池、桃花溪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公园,已整理土地600余亩,新建和改造主干渠1500米,修筑生态农业公园游步道、栈道2600米。区域内引进优质水稻“沁香一号”、“两优1813”、“香晚灿13号”油菜“丰油520”、“丰油682”等多个品种,优质稻、优质油菜推广面积达4000亩。
在丰塘村建立了一个300多亩的花卉、苗木培育基地。与丰塘、天水、沿江等村联合,注册成立衡山华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衡山合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多种合作模式,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了一个2000多亩的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
三是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在萱洲村5、6组联合建立了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烘干、检验检疫及农产品监测中心。建成约2000平米的晒谷坪和800平米的农业机械机库棚,购置大米、油料加工等设备。
常宁市试点项目资金主要投向优质稻和茶叶两个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共计1000万元,其中520万元投向优质稻产业,主要依托常宁市耘茂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480万元投向茶叶产业,主要依托常宁市兴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常宁市福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常宁市耘茂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富硒米高标准农田1500亩,水泥硬化道路1500米,维修山平塘1口;引进高档优质稻品种2个,新发展优质稻种植基地2个,种植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推广2万亩;新建两座5千吨粮食收储仓库共计2900平米,购置安装日烘干360吨稻谷设备;新建大米加工厂房3500㎡、2条年产1.5万吨大米生产线、1台全自动真空包装机;添置收割机、旋耕机等农机具5台;新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占地750平米,内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农资配送中心、新型农民培训中心;设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建设电商平台运营中心、架设运营服务设施;培训新型农民5000人次、开展技术服务等。
常宁市兴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建有机茶园550亩、改造老茶园450亩,新建良种茶叶繁育基地50亩、茶园道路5700米,沟、渠硬化4500米、125KV变压器及线路改造;新建加工厂房1850㎡、新建红绿茶加工生产线10条、生产加工设备58台、建设储存温度为0-4摄氏度的高温冷库65立方米2处、水、电力设施配套;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及网络建设、新茶研发及制茶、农企合作、茶农培训、500亩高产有机茶示范园种植。
常宁市福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建茶园450亩、改造东江村老茶园500亩、硬化茶园道路2500米、水渠400米,修建茶园蓄水池1个;新建加工厂房1680㎡、新建红绿茶加工生产线10条、生产加工设备60台、建设冷藏车间3间、水、电力设施配套;茶旅休闲山庄建设、茶文化体验馆、2017年春茶上市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及网络建设、新茶研发及制茶、农企合作、茶农培训。
耘茂公司流转了大枫树、石盘村1500亩水田,建设富硒米高标准农田;安装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园区内250kv输电线路;完成稻谷烘干中心基脚建设;新建农资配送中心及田间管理技术服务中心厂房1座;新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1座;购置一套日烘干360吨的稻谷烘干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购置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插秧机5台;购置电脑5台,笔记本电脑3台,主机服务器1台,办公桌椅10套;大枫树基地1500亩引进2个高档优质稻品种进行新技术推广试种,罗市、石盘等其他基地引进3个高档优质稻品种进行试种。
兴华公司新建有机茶园450亩、改造老茶园150亩;茶园道路已完成路基及路面硬化共3700米;沟、渠硬化2500米;已完成125KV变压器及电力设施配套;1650㎡加工厂房已完工;全自动红绿茶加工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可开始制茶;电子商务平台已完成网络搭建,企业公众微信号及网站建设已完成;智慧旅游平台已委托专业公司建设;完成茶农培训300人次;65立方米冷库已开始施工预计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
福塔公司新建450亩茶园工程,对东江村老茶园500亩进行改造,对东江村2500米村级公路路面硬化。茶园蓄水池,宜阳工业园钢结构加工厂房建设已完成,添置名优茶清洁化自动生产线一条,包装生产设备60台,完成福塔瑶寨翻新改造、修建停车场,添置住宿餐饮山庄文化设施,完成山庄绿化,改造完成游泳池及下阳村100亩观光茶园,新建采摘休闲体验茶园50亩。组建了福塔电商运营团队,建设了200平方米电商运营中心,购置了一套电商管理软件。开展了茶产品研发和2017年春茶上市宣传推广活动,组织茶农培训2000人次。茶文化体验馆正在进行基建工作。
二、主要经验。
衡山县成立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农业、国土、交通旅游、规划、水利、发改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实行专人负责制,组织、协调基地建设,确保规划按质按量完成。先后召开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全县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动员会,扎实实施和推进项目建设。
常宁出台了《常宁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管理体制,使全市试点项目实施有章可循。按照方案,项目奖补资金和自筹资金1:4、一二三产业一个30%、两个35%等相关标准配套。要求三个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分别拿出细化的实施方案,由农业和财政审批通过后严格按方案实施;项目试点领导小组安排工作人员对实施主体进行全程监管,敦促实施主体必须按照建设内容和进度按期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要求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做实做全会计资料,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绩效最大化。
一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业生产基础工作做实。
农业产业充分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如衡山县历来有“小水果县”的荣誉称号,永和乡的衡山紫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1000多亩的水果基地,包括500亩大棚冬枣、400亩中秋酥脆枣、200亩百香果,直接辐射带动农户325户以上;衡山农凤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联合建立了一个800亩沃柑基地 ;萱洲亚奇红柚种植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和病虫防控,统一收购和销售,红柚种植面积超500亩;这种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抛荒问题,又为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解除了农产品难卖的后顾之忧,有效保证了农业合作组织或种粮大户的根本利益,真正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落到了实处。
二是充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共享产业融合成果。
华夏湘江公司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试点以来,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加工与销售、旅游的利益联结,延伸产业链条。如建立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公司主动与萱洲镇政府对接,对离核心区较远,适合发展规模农业的地方,如丰塘村、天水村、沿江、双江等村,由公司按400-450元/亩流转土地2000余亩,相对周边高出250-300元/亩。并由公司发起成立衡山合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村干部,社员大多为专业种粮大户,公司统一品种、农业投入品和农机作业,按照统一的生产规程进行种植,并给予种田农户每亩50元补助。对生产的农产品,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如:优质稻谷,以每100斤高于市场价2元收购。对于完成任务的种田大户,年终给予适当奖励。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责任田抛荒问题,又为种粮户解除了农产品卖难的后顾之忧。
再如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抛荒和土地流转难的矛盾。由于部分农户存在眼前利益至上想法,自己不种的土地宁可荒芜不种,也不愿以大众合理价格进行流转,导致对土地流转要价太高或因价高而放弃该地段流转,最终造成抛荒和浪费。全部采取由集体统一进行土地流转或由集体用土地参股,原承包者可在集体收益中分红的办法,顺利的推进土地流转,还可以带动缺乏劳动力的农民共同发展农业生产。这样更有效地解决农村土地抛荒和土地流转难的矛盾。
(三)依托成熟技术,联动农户把农产品加工做好。
就地进行农产品加工,是促使农产品就地升值,延长其保质期的重要措施。为了做好农产品加工、适应一二三产业和园区发展需要,如衡山县在萱洲修建了建筑面积6000平米的农产品加工、仓储、检验检疫和农产品监测中心,主要进行大米、油料加工。同时联动农户对当地土特农产品加工和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还建成约2000平米的晒谷坪和800平米的农业机械机库棚,购置大米、油料加工等设备。在建设过程中,特邀请衡阳市知名粮油加工企业、湖南省级龙头企业衡阳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县技术监督部门提前进行技术指导,对厂房面积、仓储、加工机械布局及生产流程进行具体指导,使加工厂外观更加美观、布局更加合理、流程更加顺畅。在机械设备的选购方面,选择了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出产的碾米机和北京益加益机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榨油机,并配有晾晒、烘干、包装、除尘等配套设施。目前加工厂已建成,机械安装已完成,正在办理三品一标认证、粮油收购、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随时准备开机加工。
(四)依托电商等平台,把农产品销售做活。
农业生产的落脚点是要将农业的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做实农业生产基础、搞好农产品加工的同时,多途径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如衡山县:一是通过科雷商城系统建立网页版电商平台和公司公众号建立微商平台,将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当地农户的农产品信息发布至电、微商平台,实行网络销售;二是与衡阳香江百货等大型超市、粮油经销商签农产品销售合同,实行订单农业和订单销售链;三是对大型酒店、宾馆及大企业食堂进行上门直销;四是集中在旅游地、游客集散地设土特农产品销售中心,真正把农产品销售做活。
(五)依托自然资源,把乡村生态旅游做火。
如衡山县萱洲镇多年来以有油菜的种植传统,加上猪血桃、李子的特色小水果,在春季便会形成红(桃)白(李)黄(油菜)相间的“十里花海”,县政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了不少观花游客。今年3月17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衡山乡村生态旅游节暨华夏湘江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揭牌仪式。节会期间,最高日接待游客在万人以上,通往萱洲的两条公路堵得水泄不通。当地农户自产的艾叶粑、红薯干等土特产、自做的小吃、小点心都备受欢迎,周边的农家乐生意火爆,真正把乡村旅游做到了“火”,也让当地居民尝到了乡村旅游“火”的甜头。
四、建议
衡阳市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建设以来,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就地致富和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增加了,项目建设为全市乡村旅游注入了一股活力。但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一年或两年内完成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很难做到的,即使能初建成型也是粗放的。为了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生命力,具有成熟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建议:
(一)推行典型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涉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希望能得到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选准有基础、有产业带动的好企业作为实施单位,以大型农庄或产业园区形式进行连续跟踪培育,扶持其壮大,指导其有序发展,使之成为示范基地。因此,建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连续3-5年进行扶持,并给予长期指导,帮助巩固,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示范样板。
(二)倡导经验共享。对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市和地方,要组织横向交流,对成功经验要实行共享,要互享长处、互补短板,长期给予引导性指导。建议对发展项目确因失败的应实行退出机制。同时,对其它项目都应进行引导性巩固,指导性扶持,实施一家,巩固一家,带动一片,达到向全面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转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融合、有序、协调发展。
(三)积极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当地政府及机关职能部门要及时跟踪服务。重点是协调与疏导解决项目实际问题,及时为项目排忧解难,努力形成一个相对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做到按项目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保驾护航,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效率,促使项目着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开展项目巡查与监管。根据项目试点的性质,建议力求做到边巡查管理、边监管总结:一是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分析问题,查找不足;二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改进;三是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内容和工作进度,加强对项目巡查与监管,敦促企业如质如数按期完成试点建设内容、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资金审核拨付程序,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通过成功试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