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衡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工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当前,面对工业经济新常态,为全面提升衡阳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衡阳市工业跨越式发展,找短板,补短板,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衡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计划经济时期,衡阳市被定位为国家装备工业基地,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衡阳市工业经济已形成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输变电制造产业、钢铁冶炼及钢管材加工制造、电子信息6个产业为支柱,38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衡阳市基本形成了5大优势产业集群:以特变电工为龙头的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输变电及控制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南岳电控、湖南机油泵、天雁机械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以五矿金铜为龙头的铜铅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富士康为龙头的中国亚马逊电子用品制造中心和南方最大的精密模具产业集群,以中核二七二为龙头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2016年,衡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然而,长期以来,受自然资源禀赋、国家工业战略布局等外部条件影响,重工业成为衡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工业结构表现为“三高三低”,即原材料型、传统产业型、高耗能型工业比重高,高附加值型、新兴产业型、高技术型工业比重低,重化工业结构造成衡阳市工业经济在增长动力、增长方式、产品结构三个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短板”
二、衡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
短板一:工业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1、工业结构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新动能行业增速快,但对工业经济拉动力有限
机械、建材、化工、有色、轻工、食品等衡阳市传统支柱行业,占比超过衡阳市工业总产值的七成,是衡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电力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虽保持明显增长但体量较小。机器人产业、装备式住宅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行业培育尚未成熟,对衡阳市工业经济增长未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2016年衡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其中六个传统支柱产业平均增长不足6%,而新兴行业中电子信息、电力行业增速超过20%,医药行业也达到11%,但因体量不大,对工业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
2、园区经济“主业”不突出,带动力不强
据2016年全省134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显示,衡阳市排名最靠前的是第33名的松木经开区。从衡阳市1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看,有近三成园区企业涉及了电子信息业,并将其为第一主导产业,3个园区选择了化工制造业,3个园区涉及电气机械,工业园区发展趋向“同质化”。
3、行业龙头带动弱,“领头雁”企业不多
从企业产值看,衡阳市过100亿元企业没有1家,50亿元以上的仅特变电工、富士康、衡钢、水口山等4家;从细分行业看,处于全国、全省前列的仅特变电工(特高压行业)、水口山(有色行业)、衡钢(钢铁行业)等少数企业;从总部经济看,衡阳市缺乏知名度高、辐射能力强的总部经济企业;因此,在齐全的工业体系下,没有完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的势头和局面。
短板二:工业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1、工业经济增长对资源型产业有一定的依赖性
“十一五”期间,衡阳市有色、钢铁、陶瓷、水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体量不断扩大,对经济贡献较明显;“十二五”期间,受经济恢复缓慢、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位震荡等多重因素影响,资源依赖型产业普遍持续下滑,对衡阳市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截至目前,有色、钢铁产品价格回升,生产呈上升态势,水泥、陶瓷市场仍比较低迷,煤炭在安全监管大环境下,生产呈负增长态势,缺乏增长后劲。
2、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拉动力弱于高耗能产业
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不高,贡献下滑。2016年衡阳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占衡阳市规模工业比重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2%)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22.9%,比上年低4.6个百分点。而高耗能产业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22.6%,与高技术相差无几,但高耗能的贡献率仅比去年下降2.4个百分点。
3、竣工投产的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不多
衡阳市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工业项目落地形成规模。从目前情况看,竣工投产的大项目不多,形成的新增长点不多。近五年完成的、投资10亿以上的项目三个:富士康(衡阳)工业园项目、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湘江土谷塘航电工程项目。目前,投资10亿以上的项目还有4个,分别是宇通矿业硫酸钡扩能改造项目、天之衡酒业生态产业园项目、水口山中天年产四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项目、白沙煤业矿区改造项目,总投资完成进度分别是23.5%、0.5%、2.3%、84.1%,株冶迁入五矿铜铅锌基地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可见,对衡阳市工业经济起拉动作用的大项目不多,进度不快。
短板三:工业产品结构层次不高,缺乏高端产品
1、龙头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相对“短小”
省内看,长沙的工程机械、株洲的轨道交通、岳阳的石油化工、常德的烟草加工、郴州的稀有金属提炼、娄底的高端板材等产品,已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的较完善的产业链,特别是湘潭吉利汽车,一个企业就支撑起九华工业园。与之相比,衡阳市工业产品产业链相对“短小”,上下游之间有待延伸、连接。比如,常宁有铜铅锌冶炼基地,但满足不了特变电工、金杯电工、恒飞电缆对铜丝的需求;南岳电控的产品要送到外地镀钛、镀锌,说明在这条“链”上衡阳市缺失了高端的专业配套表面涂镀企业。
2、工业产品与互联网融合程度不高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尽管衡阳市汽车零部件在产业规模、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各类配套机油泵、涡轮增压器等产品供需两旺,但行业整体发展依然落后于整车,尤其是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兴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零部件尚未起步。
3、新动能产品亟待加强和突破
就衡阳市而言,高附加值、技术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比较薄弱。除特高压输变电产品在全省有一席之地,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的各类产品优势仍并不明显。智能制造如工业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北斗导航应用、新能源汽车等亟待突破。
三、补齐工业经济发展短板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工业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方面
1、“稳定大多数”。主要是加快改造提升,提升传统产业运行质量。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不是要限制传统产业发展,而是要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加快非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一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总量不增加,运行质量提升。二是利用市场倒逼、改革倒逼、规律倒逼和环保倒逼方式,加快其改造提升步伐,进而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盈利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传统产业保就业、保稳定、保增长的“稳定器”作用,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宝贵的“转型窗口期”。
2、“抓紧重要少数”。主要是加快培育壮大,做大新兴产业总量。通过打造一批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及新能源等新兴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共赢发展,全力构建衡阳市工业经济新的支柱、新的增长点。高端装备制造业要围绕工业技术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推动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是以输变电设备为核心,同步发展太阳能光伏设备,打造关联度高、产品配套能力强、功能完备、国内领先的输变电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主要是围绕富士康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移动数字产品和移动智能终端及其配套产品。新材料产业,主要是抓好核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的延伸加工项目,重点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以及五矿铜铅锌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制造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发展血液及生物制品和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扶持南岳生物、紫光古汉、乐福地等龙头企业。节能及新能源产业,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战略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内燃机、喷油泵、机油泵、涡轮增压器、变速器等汽车零部件产品,打造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前沿产业,发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配套产品,建设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条。
3、“积蓄效益实力”。主要是抢抓市场机遇,扩大收益,为结构调整积蓄动力。工业结构调整需要各类要素驱动,要素驱动的前提是企业要有“效益实力”。2017年以来,受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等因素影响,化工、钢管、有色等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国家降费减税政策、降成本政策不断深入推进,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化工、钢管、有色等传统行业营运环境明显改善。要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大互联网、物联网创新营销模式投入,扩大市场销售,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二)调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面
1、重点培育新兴产业的新增规模企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增强工业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三是注重产业链的布局,引进产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四是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着力培养和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在切实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文件精神的同时,重点降低四类成本。一是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出台专门针对原材料成本的有效措施,稳定原材料价格市场,尤其是对大宗原材料企业的降本扶持;二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充分运用融资平台,进一步扩大“助保贷”业务范围,尤其是高技术企业,政策上给予支持,减少企业融资难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社保成本,并建立健全合同执行信用体系,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政府要将电价与企业用电量挂钩,在电价优惠上精准施策,对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用电大户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直供电价落实。
(三)调整工业产品结构方面
1、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政府在化解产能方面,要严控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新上产能,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衡阳市僵尸企业数量、企业资产、企业负债及生产设备、生产条件等情况,对僵尸企业进行分类,对能盘活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企业转型等方式,促其重生活力,产生新增效益;对无法盘活的企业,推进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减轻工业发展负担,逐步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2、支持企业参与“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加快推动企业两化融合,支持引入SAP、ERP等管理系统,合理配置和管理企业资源,鼓励传统产业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个性化转移,积极引导钢铁、有色、化工等支柱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从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设计水平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推行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激发传统行业的内生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