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亿元,同比增长11.8%。
一、1-2月消费品市场运行态势
(一)市场运行总体趋于平稳,且稳中有进。
1-2月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同比11.0%、12.0%、9%、11.5%,住宿业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其余分别高0.9、0.6、0.5个百分点。
(二)大宗商品类增长较快,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主力军”。
受油品价格上涨原因,销量的上涨,推动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3.5%,而去年同期为下降13.0%,同比上涨了26.5个百分点。公车改革在去年底正式实施,加上针对公车改革的政策,推出了具体的优惠政策,销售形势较好,汽车类增长18.7%,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9个百分点,但其占限上之比达到25%。也是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重要一环。
二、影响市场运行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实体零售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市传统实体零售业正经历着来自网络经济和外来商户“入侵”的外部冲击,过去高速度增长下被掩盖的粗放式管理问题不断显现,企业按照传统经营方式发展越来越困难,致我市一些零售民营龙头企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行业发展结构布局单一。从限上企业行业结构看,汽车类、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占限上零售的41%以上,尤其是汽车类占比达到25%,位居21大类之首。过分单一的市场结构,特别是大宗商品类,一旦受到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会导致消费市场较大的波动,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三)新兴业态发展滞后,传统业态增速放缓。作为贸易新兴业态莫过于电子商务零售,在电商发展迅速、网上零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全市限上批零行业电商单位较少、占比较低、发展很不充分,导致网上零售行业规模较小,1-2月,限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0.6%,仅占全市限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的0.16%。
(四)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下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增长的快慢对消费的影响明显。2016年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居民收入增长持平甚至回落,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的信心。
三、对策建议
(一)抓住“植优补短”,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有利时机升级消费行动。
未来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还将加快,应通过积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实现社会保险覆盖全人员来提升消费能力和水平,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提档。
(二)加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的机遇,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依托邮政网络,引导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县(市)发展村淘项目,促进农产品上行;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着力培育重点产业,打造“品牌”效应。
要将衡阳特色产业资源整合,重点支持打造衡东土菜、南岳素菜、祁东黄花菜等重点产业,要发展具有衡阳地域特色节会,进一步提升“衡品出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