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市蔬菜生产保持产销两旺,呈现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的总态势,实现了菜农稳定增收、市场供给改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2016年蔬菜产销情况
一是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蔬菜和食用菌总播种面积114.66千公顷,同比增长4.2%,总产量376.27万吨,增长4.6%。近年来,随着蔬菜需求的不断增长,各县市区,尤其是城郊新建大棚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多地农业部门推广早春、秋延后辣椒、番茄、菜豆等蔬菜生产,效益较好,得到了广大菜农的极大响应,种植面积不断增长。二是蔬菜供给基本平稳。通过对集超蔬菜供销调查的情况看,2016年全市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搭配合理,基本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本地菜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左右,没有出现断档、缺货及价格明显不正常的现象。三是蔬菜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上涨。根据全市70个价格监测点对芹菜、大白菜、黄瓜、青椒、豆角等15个蔬菜品种的监测情况看,所有品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2016年蔬菜年均价格3.23元/斤,较2015年的2.7元/斤增长19.6%,单品种年均价格都在1.5元/斤以上,部分品种年均价格突破4元/斤,如蒜苔6.08元/斤,芹菜4.34元/斤,豆角4.52元/斤,韭菜4.25元/斤。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多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三个方面:1、气候因素。2016年上半年,衡阳长期阴雨寡照,对露地蔬菜的出苗和生长产生很大影响,苗架较差,开花结果期推迟,坐果率下降,上市推迟;入夏之后,长期阴雨、阳光寡照、日积温低、湿气大,霜霉病多发。市场整体格局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趋高。2、产量因素。虽然播种面积较2015年有所增长,但是单产低于去年,上市量也低于去年,总产量基本持平。3、成本因素。肥料、农药等农资成本的上扬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拉动了菜价上涨。二是农业信息不畅,跟种、盲种问题突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全市蔬菜种植品种上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蔬菜种植受传统种植品种和上年蔬菜产品销售价格的影响,尤其是规模小的农户在蔬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一旦出现蔬菜集中上市供给,市场疲软,收购商压价等将会给菜农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上年西兰花价格较高,最高时达到了16元/斤左右,利润可观,一些大户赚了钱,导致2016年种植大幅增加,价格下降,个别地方还存在滞销现象。三是服务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主要表现在:1、技术服务。由于土地投入偏低,长期靠施用化肥弥补,造成土地长期处于瘠薄状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低,用药浓度偏高,造成蔬菜成本高、质量差。2、管理指导。从调查情况看,全市蔬菜生产基本上是以农村家庭生产为基本单位,一些合作组织也是以聘请当地农民为主,这些生产模式组织性不强,自主、分散的经营生产方式会面临种植品种、技术指导、销售等许多难题,导致整个蔬菜生产抗风险性较差。3、基础设施。尽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重视,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部分农田设施老化、破坏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几点建议
1、抓生产,确保满足供给。随着衡阳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有蔬菜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占补平衡。各级农业部门要出台具体激励措施,提高服务范围,加强整体规划与指导,保证生产稳定、供给平衡。2、抓营销,确保菜农效益。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快捷、方便的有利条件,创新蔬菜营销模式,解决蔬菜商品入户“最后一公里”。在中心城区要完善好蔬菜配送中心建设和“农改超”门店建设,对于像湖南爱心觉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要帮助进行出口服务,把蔬菜批发市场、大型蔬菜基地作为主要抓手,借助祁东县“黄花节”类似的成功营销策略,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使菜农真正解决卖菜难的问题,确保菜农效益最大化。3、抓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全力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实行更为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积极支持规模基地建立自律性检测室,采用新一代自带“二维码”及远程控制系统的蔬菜检测速测仪,并积极探索企业“二维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继续加大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搞好专题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和蔬菜病虫害防治能力,确保品质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