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前三季度衡阳园区运行情况浅析
发布时间:2016-12-28 00:00      来源:贸经科贺小书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衡阳市省级及以上园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面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整体呈现缓中趋稳、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财税增收压力较大等问题。如何培育发展优势,突破困难瓶颈,实现高层次飞跃,是各园区亟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园区经济运行特点

  (一)园区经济规模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69.80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批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住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房地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1%、10.1%、4.2%、19.3%、12.1%和36.2%。实现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97.70亿元,增长1.7%。

  (二)招商引资内资降外资增

  前三季度,全市园区共实施省外境内合作项目69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45.68亿元,下降21.6%,占全市实际到位内资的17.5%。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3个,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1.57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17.6%,同比增长31.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2个百分点。

  (三)园区产业科技含量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71亿元,同比增长2.9%,企业R&D经费支出35.89亿元,同比增长9.4%,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7万余人,同比增长27.6%,园区专利申请量572件,同比增长30.9%,专利授权量357件,同比增长15.5%。

  二、园区发展主要问题

  (一)园区现有规划面积小,扩展空间受限。

  前三季度,全市10家省级及以上园区批准的规划面积是232.56平方公里,最大园区规划面积是137.35平方公里,最小的仅有2.57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面积占规划面积比重超过80%的有4个园区,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和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均已达到100%,无可开发面积,湖南耒阳经济开发区、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分别达到85.8%和82.5%,可供开发的面积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二)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全市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569.80亿元,同比增长3.1%,较去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综保区、常宁水口山经开区、西渡高新区、祁东经开区、松木经开区、衡阳高新区、耒阳经开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完成园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97.70亿元,同比增长1.7%,较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有7家园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实现利润总额94.04亿元,同比增长3.3%,较去年同期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有6家园区利润总额增长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

  (三)园区特色不明显,产业同质化严重

  从主导产业分布情况看,衡阳市各园区产业结构雷同,园区特色不明显,存在同质化发展现象,部分开发区涉及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小、互补性弱,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各园区都把电子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制品制造、电机制造作为主导产业,竞相发展。在全市10家园区的主导产业名录表中,有近三成园区企业涉及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并将其列为第一主导产业,3家园区选择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家园区涉及到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在寻求特色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产业优势,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将是衡阳市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集约经营,争取园区扩容。

  土地是园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就目前园区发展壮大空间受限的现状,仅松木经济开发区已获扩区批复。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扩大园区规划面积,为园区发展储备空间。另一方面要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杜绝企业盲目圈地和非生产用地等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园区土地的单位经济效益。

  (二)放眼大局,完善产业规划。

  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有效延伸规模产业链,确保园区企业与企业、园区与园区之间协同发展。对产业同质的企业要引导,鼓励企业合并,减少牵制,形成抱团发展。优势企业要扶专扶特,把有限资源向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倾斜,鼓励企业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模式,促使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同时在招商时要注重对现有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招商,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在园区内、园区间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三)优化环境,推进平台建设。

  要加快园区建设要素支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促进、市场开拓、综合服务、物流“五大平台”,引导企业在园区内新办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商业、物流、贸易、仓储、餐饮、教育、卫生等企业和经营单位。要完善财政体制,激发各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培植新兴财源的积极性。要创新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依法成立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园区依法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基金和短期融资券等,为园区建设提供充足资金。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