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十二五”衡阳市消费品市场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发布时间:2016-12-28 00:00      来源:贸经科贺小书     浏览量:
字体: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衡阳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应对大环境,营造小气候”的总体 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使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消费品市场的态势值得关注。

  一、“十二五”期间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总量逐年增长,增速稳中趋缓。

  “十二五”期间,衡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呈阶梯状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10年的472.1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09.1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加量为107.40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社零总额累计实现3765.6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2058.32亿元。“十二五”期间,衡阳市的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较好,年均增速为16.4%,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18.4%回落2.0个百分点,五年间呈逐年放缓态势。其中2011年增幅达18.0%,是“十二五”期间的最高增幅,与最低的2015年(12.2%)增幅落差为5.8个百分。

  (二)结构升级加快,热点亮点纷呈。

  “十二五”时期,随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6515元,同比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增加,促进消费结构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

  1、汽车消费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业法人单位实现汽车类零售额78.58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37.8%。“十二五”期间是汽车消费从快速发展逐步达到饱和的一个时期,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2、家用电器继续热销。随着住房需求的增长和家电更新换代的加快,国家相继实施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促销政策,拉动家电销售快速增长。2015年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家用电器商品类零售额31.67万元,比2010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2%。

  3、住房类商品持续升温。随着城镇居民用于购买房屋的支出大量增加,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推动了建材、装饰装潢、家具等大宗商品的持续升温。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类零售额9.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27.9%。

  二、影响社会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

  “十二五”时期,衡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但市场扩张稳中趋缓的态势值得关注。

  (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二)消费的城乡结构仍不平衡,农村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商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等,导致农村流通市场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衡阳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在农村的分布不足全市十分之一。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消费环境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2015年,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占社会零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仅为9.7%,消费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不足,民众消费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教育、养老、医疗、购房、失业等预期支出增大,尤其是养老、疾病和教育三项成为居民最大的预期支出,居民对未来的考虑增多,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农民要承担的支出重,严重制约了即期消费增长。在收入难以大幅提高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不足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仍然较强,人们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下降,消费潜能释放受到抑制。

  (四)供给结构满足不了消费升级需要。网购和海淘的兴起,分流了大量的居民购买力,实体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外溢严重,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传统消费模式受到极大冲击。截止2015年,衡阳市拥有的限上法人单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仅有4家,外地电商对本地消费的分流较为明显。

  三、“十三五”时期消费品市场展望

  未来经济仍将长期处于深度结构调整和转型期,下行压力较大,受此影响,消费者对就业和个人收入的预期降低,影响消费信心。另外,消费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现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数较大,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十三五”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消费品市场,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预计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实施,衡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工作的深入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增长,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居民消费意愿的上升,消费品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衡阳市消费品市场发展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四、对策建议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支出中交通、医疗、文化娱乐等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逐年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未来随着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高品质、高标准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建议尽快落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来提升消费升级。宏观上改善供给结构,释放新需求,深入发掘居民的消费潜力,通过供给、需求两端的结构调整升级,进一步扩消费、促升级,有序释放大众的消费潜力,吸引居民境外消费回流,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引擎迸发活力。

  (二)对于不同阶层采取针对性的消费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当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需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释放不同收入阶层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特点,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释放和扩张采取积极措施,使之成为新一轮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针对农村市场,应继续以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通过减负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惠民补贴力度,相关部门要切实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实惠,激发消费欲望。另外,要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业的发展,引入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引导企业到乡镇和人口聚集的村落开设连锁门店,为农村市场提供更为质优价廉的商品。

  (三)建立健全各项社保制度,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力的关键,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好提高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居民收入,使居民腰包鼓起来,让居民有钱可花。因此,要建立健全社会各项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增强消费预期,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才能实现消费品市场的长期快速发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