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下,1-8月,衡阳规模以上服务业表现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实现营业收入92.78亿元,增长17.6%;利润16.68亿元,增长78.4%;应付职工薪酬12.77亿元,增长11.2%。
一、运行现状。
1、营业收入稳步增长,重点行业态势良好。从总量来看,1-8月全市43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78亿元,同比增长17.6%,分别比1-2月、1-5月上升3.6、0.9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5.47亿,同比增长2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7.11亿,同比增长1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收入16.11亿,同比增长12.1%;教育业营业收入2.15亿,同比增长48.7%。
2、亏损企业数量下降,企业效益趋势向好。全市43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下降。1-8月,亏损企业93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比22.8%,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亏损行业较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4家,物业管理20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3家。
3、职工薪酬有所提高,社会贡献不断加大。随着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职工薪酬随之增加,规上服务业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5126人,应付职工薪酬12.7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 2%和11.2%。人均月薪3536元,比去年同期的3408元增加128元,增长3.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均薪酬最高,人均月薪7138元。
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企业共174家,占全市总数的40.3%,1-8月,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稳步壮大,营业收入81.55亿元,同比增长17%,物流、仓储、互联网、商务等行业陆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快进,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21.6%,旅游、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1、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发展向好。1-8月,全市交通运输、仓储行业11.46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为今年以来最高。其中,物流业的向好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和便利条件,20家规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4.37亿,同比增长14.8%,如雁城物流、衡缘物流大型物流公司营业收入增速高达20%以上。
2、“互联网+” 态势良好。随着互联网渗透广度深度的逐渐加深,互联网相关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也随之体现在服务业企业中。1-8月,“互联网+”相关的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增长89.9%,营业利润占全部规上企业的41.5%,以湖南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信息为首的一批网络科技企业正蓬勃发展。与网购密切相关的快递行业更是呈现快速增长,全市快递规上服务业统营业收入1166.4万,同比增长35.8%。
3、商务服务业发展快速。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态势强劲。在规上服务业所有的行业中,无论是单位数还是营业收入,商务服务业都在行业之首。1-8月,全市规模以上98家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47亿元,占全部规上的38.2%,同比增长29.2%。
4、旅游和文化、体育等民生行业成为新增长点。随着民生投入的改善加大,政府注重加强旅游资源开发,1-8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41.3%,教育增速48.7%,16家旅游、休闲度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0.7%,高于全部营业收入增速3.1个百分点。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1、户均规模偏小。1-8月,全市共43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仅次于长沙和常德,但户均规模为2152.7万元,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其中营业收入低于500万的企业有238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55.2%,主要集中在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除了移动、联通、电信、邮政以及几个大的投资单位,其他单位规模普遍偏小,更是缺乏大规模、旗舰型的领军企业。另外高附加值的科技服务业近年来有所发展,但规模仍然偏小,1-8月营业收入只有2.85亿元,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仅3.1%,这大大影响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2、行业结构层次较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抵御政策变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能力弱,与民生相关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等占比不到10%。
3、企业资金紧张。在规上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中,有20%的企业反映当期流动资金紧张,只有3%的企业反映资金充裕,说明资金紧张问题仍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费用跟成本上升,资金回笼缓慢,融资难,这都是造成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
四、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下大力气推进“僵尸型”工业企业改制重组和转型升级,支持围绕国有大型企业配套服务及产业延伸的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时机,改造提升交通网络,鼓励交通运输企业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整合现有运输资源,推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2、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壮大设计研发、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等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新兴服务业法人企业;紧紧围绕特色农产品等资源,精心打造本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育形成一批真正能够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法人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3、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稳定经济发展和就业水平。积极开拓投资渠道,。找准投资重点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和社区家政等行业的投入,便民利民的同时稳定消费预期,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评估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提升投资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