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1-5月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趋势向好 问题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16-07-15 00:00      来源:办公室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衡阳市强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力促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发展。1-5月,全市42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3.72亿元,同比增长16.7%,大多数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行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趋缓等问题需要关注。 

  一、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运营情况

  1、营业收入平稳增长。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共实现营业收入53.72亿元,同比增长16.7%,户均营业收入1270万元。 

  从新进单位看,去年年底新增单位比较多,一共新进129家单位,占全市单位数量30.5%,1-5月,这批新进单位营业收入共4.6亿,同比增长90%,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市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从总量方面看,营业收入主要集中于道路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3个行业,分别为5.9亿、15.65亿、17.99亿,合计39.54亿元,占比高达74%; 

  从行业增速看,增速达到100%以上的有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艺术业3个行业,分别为275%115.1%114.7%;下降的有2个行业,道路运输业和居民服务业,分别下降1.8%6.4% 

  2、税收贡献逐步增大。受“营改增”影响,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0.46亿元,同比下降5.9%;应交增值税0.92亿元,同比增长11.8%。两项税金合计1.39亿元,仍较上年同期增长5.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缴纳0.77亿元,占全市的55.4% 

  3、企业效益趋势向好。全市42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下降。1-5月,亏损企业85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比20.9%,比2月份少4家,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亏损行业较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3家,物业管理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各13家。 

  4、职工薪酬有所提高。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3963人,应付职工薪酬7924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22%21.08%。人均月薪3605元,比去年同期的3192元增加413元,增长1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均薪酬最高,人均月薪8882元。 

  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企业共166家,占全市总数的39.1%,1-5月,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27.1%,占全市的比重为40.1% 

  二、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营情况特点

  1、现代物流业平稳增长。全市1-5月实现邮政业务量 3.57亿元,同比增长27.74%,其中,快递业务发展迅猛,同比增长44.8%。从规上79家物流业情况看,1-5月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8%。一方面,装卸搬运和运输、仓储发展较快,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网购带动下的相关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增长21.8%,其中申通快递、中通速递、东讯速递3家快递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49.3%;另一方面,因高铁、私家车的发展不断挤压公路客运市场,传统的道路运输业低迷,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下降1.8% 

  2、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衡山县惠农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衡阳市智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新增,1-5月,全市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互联网+”相关的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增长115.4% 

  3、商务服务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1-5月,全市规模以上商务、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 18.2和1.66亿元,同比增长34.5%12.2%。虽然高附加值的科技服务业近年来有所发展,但规模仍然偏小且投资力度不足,1-5月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仅3.2% 

  4、民生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民生改善投入加大,生活性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均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主要是教育和卫生发展良好。1-5月,规模以上教育46家,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增长41%;卫生和社会工作34家,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增长21.1%;物业管理业33家,营业收入0.87亿元,增长2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家,营业收入0.82亿元,增长36.7% 

  三、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营问题

  1、行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的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偏大,而新兴行业还是比较薄弱,例如我市规上单位中科技服务48家,有26家单位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新材料和节能技术等新兴行业还是空白,对衡阳经济提质增速作用不是很明显;另外除移动、联通、电信外,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专业化的需求。

  2、规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趋缓。从增速看,1-5月,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87.1%,低于全部规上的整体速度。这一方面是由于衡阳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3、民生相关行业规模仍偏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民生行业规模,除了衡阳市城建投等几个大的投资单位,其他单位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大规模、旗舰型的领军企业,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传统服务模式亟待转型,在专业技术研发应用、商业模式革新、新兴业态发展上仍显得相对滞后。

  四、促进规上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设计研发、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等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新兴服务业法人企业。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各大银行要千方百计增加信贷投放,高度重视工业发展,重点投资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基础设施投入及服务业与社会民生;着力防风险,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上下功夫。

  三是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从供给侧出发,依托电子商务等手段,“互联网+”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也为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传统的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必须抓住机遇,依托电子商务发展拓宽行业领域,增加营销手段,捕捉市场需求,从供给侧出发进行转型发展,扭转收入持续下行的趋势。 

  四是提升民生等行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要发展相关民生行业的竞争力。树立品牌化,规模化意识,把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民生行业发展中去,培育相关产业精品,形成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