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3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24.27亿元,增长11.2%,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1—5月累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1亿元,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增长呈平稳上升的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餐费消费回暖。5月份限上法人单位实现商品零售收入23.32亿元,增长11.3%,比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1-5月份限上法人单位实现商品零售收入111.38亿元,增长10.9%,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显然,商品零售收入增长,是支撑整个市场平稳增长的主力军。对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达9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个百分点;实现餐饮收入0.95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4个百分点。1-5月,实现餐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对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个百分点。
(二)城乡同步发展。城乡市场消费同步增长,乡村增速高于城镇。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82.13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1-5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80.46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当月乡村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8.79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1-5月, 乡村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43.64亿元,同比增长11.6%,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乡村增幅高于城镇0.2个百分点。
(三)消费结构不断升级。1-5月,27大类商品零售中,生活改善类商品快速增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4.7%;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9.3%;书报杂志类增长37.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8.6%。
二、制约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瓶颈
(一)重点企业零售额回落。1-5月,全市前20位重点企业共实现零售额58.08亿元,增长4.4%,低于全部限上法人企业6.4个百分点。中石化下降17.0%、中石油下降7.3%,从而拉低了整个增速。
(二)限上单位占比低。1-5月,全市限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为27.5%,低于全国17.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3.3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
1、总部经济不发达。衡阳大型央企几乎没有,本土上市公司也很少,直接影响消费总量。
2、大宗商品消费增长乏力。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占到全部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的16.3%,1-5月仅完成18.90亿元,同比下降14.6%,直接拉低了全市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3.1个百分点,拉低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0.9个百分点。
(三)汽车类零售增速回落较大。1-5月,全市完成汽车类零售额31.02亿元,增长19.6%,增幅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影响限上企业增速4.9个百分点。有8个汽车企业下降,跌幅超过10%有3家企业。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促消费转型,发展旅游产业。抓住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的决定》的有利用时机,实现旅游消费升级,打造新的消费热点。
(二)整合商业圈,打造消费增长极。全市老城区聚集了很多商业中心,但是真正维持下来的不多,辐射能力也有限,但随着城区扩张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加上交通的拥堵,导致远离中心城区的消费者不方便,要提前做好城市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商业区,整合现有的商业区,整合资源,避免商业中心的重复建设,切实打造出行方便、消费便利的局面。
(三)完善保障体系,提升购买力。一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通过提高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使居民敢于消费。二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老百姓有钱消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比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
(四)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前,衡阳电子商务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特别要抓住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引入农村,并与农村主导产业相结合,为农民增收、产业扶贫服务,打造全新的消费增长点,使之成为拉动消费的新亮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