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燃放烟花爆竹对衡阳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8 00:00      来源:     浏览量:
字体:

燃放烟花爆竹对衡阳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

   

    春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响亮的爆竹声辞旧迎新。在当今文明城市生活中市民是如何看待燃放烟花爆竹?衡阳市统计局就此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500名是否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有155名市民完全同意禁放,295名市民站在了有条件支持燃放的一方, 50名市民无条件支持燃放。占比分别为31%59%10%

一、市民对燃放烟花爆竹具体认识

(一)近九成受访市民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影响空气质量、导致雾霾天气形成已有认识,在小区楼宇间燃放烟花爆竹,直接影响了节日祥和的氛围,想休息的不得安宁,想欣赏节目的不得安静,想交流思想的无法进行,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10%的受访者认为二者没有关系。     

(二)“必须禁”和“不能禁”两派“激烈冲突”,调查中,持无条件支持燃放烟花爆竹态度的受访者人数,仅为表态“坚决禁止”者的1/3略强。但是,算上有条件支持者,这个强弱对比就倒了过来。多数市民认为升学、生日、寿宴、国庆等法定假日中燃放烟花爆竹是没有必要的,而春节、元宵节、婚礼等重要时间和场合则可以“网开一面”。居民按照传统的衡阳习俗,在春节、开业以及结婚时,乔迁新居应燃放鞭炮, “必须禁”和“不能禁”两派截然不同观点激烈冲突,让执法部门头疼。

    (三)半夜放、过度放是市民吐槽“最受不了的”。衡阳人乔迁一般是早上放鞭炮,但外来住户的风俗就不一样了,讲究的是半夜两三点放,这样就会影响到其他居民。现在的烟花爆竹“威力”越来越大,声音特别响,这也是个社会生活问题,“很多汽车都震得自动响起了警报声。”特别是沿街商户除夕放假要放‘关门炮’,正月开业再来‘开门炮’,陆陆续续要一直放到 正月十五 。”沿路商户门前就成了爆竹纸屑的“重灾区”,环卫工人反映“商家只管放鞭炮,自己也不清扫,那几天马路上空气差得很,口罩都不敢摘下来。”

二、燃放烟花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空气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产生的硝烟,会直接导致人的呼吸系统受损。这是因为,烟花爆竹的燃料部分主要由硝酸钾(约为燃料部分的75%)及硫和木炭组成,燃放时,被紧紧包裹的燃料急剧燃烧,产生大量的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产生强烈的声响,爆炸同时产生硫化钾微粒,弥散在空气中而形成烟雾。至于焰火所产生的迷人而耀眼的颜色和亮光,则是由于在爆竹的基础上加进了不同性质的金属盐的缘故,如加入硝酸钡可产生绿色的光,而加入碳酸锂可产生红色的光等等。所以在燃放烟花时不仅产生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等有害气体,还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金属氧化物、碳粒等颗粒烟尘,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的呼吸道产生严重的损害,诱发或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二)燃放烟花爆竹带来很大噪声污染。烟花爆竹燃放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是一种严重的噪声污染。长时间的噪声污染,对人的心理生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使人的听觉感受性降低,听力下降。强烈的噪声还会导致耳聋的发生。有关科学家制定的控制噪音的标准是:在繁华的市区,白天不得超过55分贝;一般居住区,白天不得超过4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35分贝。现在的烟花爆竹药量大,响声大,早已超过控制噪音的标准,尤其是在楼宇之间燃放,其危害会更大。

(三)燃放烟花爆竹直接造成地面污染。年节庆典燃放烟花爆竹后,垃圾量会成倍增加,加重了节日期间环卫工人的负担。满地纸屑、烟尘,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重金属渗入土地后,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四)燃放烟花爆竹对人身安全也易造成伤害。烟花爆竹质量不合格、燃放人员安全意识差等问题,在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引发火灾、造成人员受伤也经常有耳闻。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宣传力度。目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法规,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市市民对燃放烟花爆竹危害性的认识力度。

    (二)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征收高额燃放税、环保税和清扫费,限制燃放。

    (三)寻找合适的替代品,用录音鞭炮或电子炮代替实物鞭炮,达到减少环境压力和对人体危害的效果。

    (四)政府层面应该安排安全的燃放地点,有限制地让市民燃放,不能强制性全面禁止。比如出台一项制度,某些时间地点允许燃放,但不能侵犯其他人的利益,否则也会被依法处罚。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