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衡阳市“十二五”妇女儿童两纲监测实施终期评估年。五年来,全市紧紧围绕《衡阳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标要求,采取有效策略措施,认真实施儿童发展纲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儿童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一)儿童与健康。
1、婴儿出生缺陷降低。2015年,衡阳市婚前检查率84.6%,其中城市90.7%,农村78.3%,分别比2011年提高39.9、5.1个百分点和下降4.47个百分点。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从2011年的87.71%上升到93.9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从2011年的78.32%上升至88.17%,分别提高6.2和9.85个百分点。同时,进一步加大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全市出生缺陷得以有效控制。
2、严格控制“三率”。201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9.01/10万,比2011年下降9.03/10万;婴儿死亡率4.44‰,比2011年下降2.38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比2011年下降4.01个千分点。
3、儿童计划免疫成绩显著。全市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其中,2015年全市卡介苗接种率达到100%、脊灰疫苗接种率98.65%、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9.58%、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99.26%。
(二)儿童与教育
1、学前教育稳步发展。2015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202所,在园幼儿数22.61万人,比2011年增加5.96万人,增长35.8%,其中女童10.42万人,比2011年增加2.77万人,增长36.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7%,比2011年提高28.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5.8%。
2、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五年巩固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03%,初中三年巩固率从2011年的94.8%提高到98.22%,上升3.4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1年的97.35%提高到98.93%,上升1.58个百分点。
(三)儿童与法律
自《规划》颁布以来,衡阳市加大了各项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保护儿童权益的社会体系,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等侵害儿童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对拐卖人口案件,注重及时发现,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大犯罪团伙和影响大、危害严惩的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2015年,全市打击拐卖儿童案件2起,解救儿童多人。拥有家暴妇女儿童救助机构211个,为妇女儿童提供救助9人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城乡生活环境日益优化,儿童成长环境逐步改善。2015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直保持100%。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11年的65%提高到8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1年的38.59%提高到40.4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11年的42.5%提高到72.0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1年的50.23%提高到77.01%,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从2011年的94.93%提高到100%,分别比2011年上升了19、1.82、29.54、26.78、5.07个百分点。
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的生活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市的整体环境在逐步改善,但是儿童生活发展的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净化,文化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例如,一方面儿童游乐场所和儿童教育场地设施等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对儿童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的活动场所(如游戏厅、网吧等)的监管欠规范等。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目前,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受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个别偏远乡镇初中学生流失率达10%以上。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教育问题有待加强。目前,全市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并不严重,但也存在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几乎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困境,在这种环境下,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三、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儿童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娱乐等课外活动的管理。鼓励创作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优秀儿童作品,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和学校周边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继续加强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口分散地区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逐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
(三)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要给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充分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现状、心理发展等。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帮教体系,教职员工要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从学习上、生活上、思想情感上对留守儿童给予关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