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15年衡南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16-05-10 00:00      来源:     浏览量:
字体:

   

2015年,县委、县政府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努力开拓全面小康工作新局面,全县小康社会进程稳步推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和特点

2015年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为81.1%,较2014年提升2.4个百分点。38项监测指标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等21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小康目标,较2014年增加4项。

(一)经济发展类指标稳中有进。全县经济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64.5%,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2010年不变价)25584元,实现程度56.9%,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总收入1692元,实现程度51.3%,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64.9%,实现程度81.1%,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7.4%,实现程度达86%,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2%,实现程度46.2%,较上年下降26.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37%,实现程度61.6%,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0.6%,实现程度72.3%,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83%,实现程度83%,较上年提高3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35.3%,实现程度14.1%,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人民生活类指标持续向好。全县人民生活指标实现程度88.3%,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36元和16234元,实现程度分别为73.2%和100%,分别较上年提高6和6.9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存款17370元,实现程度62%,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5.3%,实现程度95.6%,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56.3平方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达100%、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97%,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三)社会发展类指标日新月异。全县社会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94.3%,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5%,实现程度83.9%,较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实现程度86.6%,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5张,实现程度87.1%,较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7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人均拥有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6平方米,实现程度均达到100%,实现了小康水平。 

(四)民主法治类指标持续进步。全县民主法治类指标实现程度100%,与上年持平。其中;城乡居民依法自治能力增强,依法自治水平达100%、社会安全指数达100%。

(五)生态文明类指标有所回落。全县生态文明类指标实现程度97%,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污水处理率67%,实现程度95.7%,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42.0%,实现程度70%。单位GDP能耗0.434吨标煤/万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99.7%、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4.2%、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9%,均提前完成小康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短板指标破解有压力

1、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所包含的9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实现程度在60%左右及以下。主要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县域经济上行缓慢。2015年我县GDP增长8.2%,低于全省水平0.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0.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类的实现程度64.5%,在全市七个二类县市区中排第5位,较前4位(衡山、南岳、常宁、耒阳)分别低6、4.1、3.4、1.8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结构相对欠优。2015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2%,较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离20%目标还相差1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相当落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仅有35.3%,实现程度在全市七个二类县排第5位,离目标值250%还差214.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不高。2015年我县城镇化率37%,较上年仅提高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3.8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2.2个百分点,离全面小康60%的目标还差23个百分点,要达到小康标准,年均需提高5.8个百分点,相当于今后4年内必须要有20万余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才能达标。

3、居民收入水平不高。2015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实现程度分别是73.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6元,与目标值35000元相差9364元,按2017年达到90%年均要增长11.4%,即每年要人均增加2932元,这一增幅已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并且随着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达到小康目标困难也会加大;2015年我县的人均储蓄存款只有17370元,实现程度在全市二类县中最低,与目标28000元还相差10630元,要完成目标任务,需年均增加收入2658元,而近两年年均仅增加2038元,城乡居民收入还普遍偏低。
   4、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015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75.5%,实现程度为83.9%,比2014年还下降6个百分点。按照近两年来的人口增速,2019年我县15—17周岁总人数将达到4.81万人左右,要达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的全面小康目标必须有4.33万人左右就读高中或职校,而目前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只有3.2万人左右,较2014年小0.12万人,按照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完成目标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完成目标任务有压力

对照湘南片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90%,2019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县要在2017年小康实现程度达90%,年均应提高4.5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的提升,都要来源于经济发展类指标,而经济发展类指标恰是我县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完成这个目标有相当大的困难。

(三)部分“滑坡”指标有压力

2015年监测的指标体系中,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实现程度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现程度较上年下降2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实现程度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实现程度较上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4个下滑的经济类指标的权重为20,占监测指标的比重达到10.5%,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和提升幅度。

三、对策建议

(一)精准发力补短板。

1、做大经济总量。要抓住中央、省市经济发展方向调整的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大项目、大资金来提升经济总量。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进行自我提升,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

2、提速城镇化。一是建立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引导机制。要在全县22个乡镇中确定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城镇,在提高中心城镇集聚度的同时,把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结合,推动要素集中,提高中心城镇的容纳量;二是突出产业培育带动城镇发展。按照各乡镇的资源、区位优势,打造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带动明显的小城镇、特色镇。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三是准确掌握城镇发展指标的统计工作。要了解掌握各乡镇的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以及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到达村部的状况,及时了解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初中升学率,扩大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二是做大做优职业教育。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学校阵容,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初中毕业生毕业后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的信心。三是教育部门要做好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统计,防止漏统。

 4、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一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鼓励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再就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关涉农惠农等政策。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社会就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困难人员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劳务收入;二是提升银行揽存能力。要大力引进更多的新兴金融机构进驻我县,积极引导各银行机构网点均衡布局,提升银行机构吸纳储蓄的能力。鼓励居民要大力支持县内银行的发展,提升在县内银行的开户率。

(二)确定任务抓落实。一是运用“倒逼式”方式,对短板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督促各部门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推进的时间节点,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零距离”地帮助解答或解决,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对“动态性”的已达标指标,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发展状况,防止“滑坡”,确保提升幅度。

(三)完善机制促长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落实机制,强化抓落实的硬约束、硬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小康指标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主导地位。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