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开局平稳 压力未减——衡南县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6-05-09 00:00      来源:     浏览量:
字体:

2016年是“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全面小康为工作总抓手、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带领全县人民谋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

一、  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4亿元,同比增长 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2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0.1%。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6亿元,增长2.2%。春耕生产形势较好,各种农资储备充足。生猪生产有所回落,存出栏双下降。生猪存栏89.39万头,下降3.0%,生猪出栏57.66万头,下降3.0%,其中能繁母猪9.77万头,下降2.5%家禽存栏871万只,增长1.8%,出栏535.42万只,增长2.3%。

(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30.03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52亿元,增长7.2%一是“触底回稳”迹象明显。 规模工业经过去年一年的反复“震荡”,终于“探底”成功,规模工业增加值2月份增长6.5%,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3月累计增长7.2%,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支柱行业支撑有力。一季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等五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4%5.8%10.6%6.5%19.4%,对规模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21.9%9.4%18.8%9.4%15.6%。三是创新驱动逐渐增强。一季度,全县实现新产品产值16.14亿元,增长8.5%,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9.3%。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14.9%,较上年同期回落21.1个百分点。一是工业投资助推作用大。一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完成21.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90.6%,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力大。二是5000万元以下的投资给力。一季度全县的投资总额中,其中5000万元以下的投资完成16.76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比重高达72.8%

(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11.4%。一是限上批零业拉动大。一季度全县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和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5.6%,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74.2个百分点。二是传统消费平稳增长。一季度,限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6.2%,饮料类零售额增长15.7%,日用品零售额增长13.9%

(五)财政收入稳步攀升。一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国税完成0.78亿元,增长11.8%;地税完成1.55亿元,下降14.0%;财政部门完成2.23亿元,增长38.4%。

(六)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2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5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7元,增长9.2%。居民收入的增长得力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一季度公布的5个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完成情况看,一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虽较全市平均水平略高,但较上年同期有下滑;另一方面,在全市七县(市)的排位相对较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分别位于全市七县(市)第56位,分别较上年同期退后2位和5位。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不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0.81个百分点,增速排位也在全市七县(市)排第5位,较上年同期退后1位。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未减。

(一)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是产业集聚效应有所下降。工业集中区3月份当月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增速下降6.4%,累计完成3.89亿元,增长2.7%,低于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区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低于上年同期比重2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企业贡献度偏弱。旺华萤石、远景钨业因产品出厂价格偏低因素影响,3月份累计产值分别下降13.3%24.6%。三是产能过剩相关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与产能过剩相关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受产能过剩影响,导致企业有效订单减少,产值持续下降,其中衡南南方水泥公司产值下降幅度最大,下降65.5%

(二)投资项目后劲仍然乏力。一是产业投资结构不协调。一季度,全县的投资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工业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一、三产业的投资仅占10%投资增长依靠工业投资“一枝独秀”难以持久支撑。二是新开工项目较少。一季度,全县新开工项目增长6.7%,较上年同期下降3.2%,影响了投资额的提升。三是商品房去库存有压力。一季度,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25.9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 7 平方米 ,较上年同期下降8.5%。四是投资统计制度改革有影响。今年国家进行了投资制度改革,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联网直报,并且把联网直报数据作为投资评估的重要依据,一季度,全县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个,投资额占比只21.9%,在投资额评估中不占优势。

   (三)消费市场活力仍然不够。一是限上企业拉动消费品市场的力度减弱。截至3月末,引领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中坚力量的48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5416万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引领作用明显减弱。二是消费流失强度加大。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等新兴模式对消费品的市场影响持续加大,加之网络媒体新兴的团购、电视电话购物等交易模式直接冲击了全县零售行业,诸如食品、服装鞋帽等行业尤其明显,一季度全县限额以上单位零售业中,食品和服装鞋帽类零售额增速分别较上年期回落6.58.1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措施,促工业经济攀升一是抓新建新投产企业。新建新投产企业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尽快建立新投产企业定期监测机制,力促其早投产,早入库,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二是补齐“创新”短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要大力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企业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激发企业的创业创新意愿。三是破解过剩产能。要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下的政府调控作用,主动压减产能,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优势产能。用供给侧改革,提速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动力结构、效益结构。 

()加大马力,促投资增速提振。一是加大项目投资工作力度。继续做大投资增量,积极盘活项目存量,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坚定不移抓基础。要顺应投资统计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业主的宣传和指导,严格按照“联网直报”制度要求,夯实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加大平台评估数据的支撑力度。三是优化投资内部结构。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盘优项目结构,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助推投资提速。

(三)多管齐下,促消费结构升级。一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要顺应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完善教育、文化、健身、旅游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引导企业加快调整转型。针对市场需求、消费潮流发生的变化,积极引导本地商贸企业合理规划本地市场业态和布局,努力实现高中低档相结合、各类特色相结合的市场布局,打造适应本地市场的商贸模式。三是积极推进“互联网+”网络信息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推进限上企业以“网络销售带动实体经营,实体经营支撑网络销售”的方式,不断开辟营业收入增长的新通道。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