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衡阳市重点耗能企业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15-12-28 00:00      来源:衡阳统计信息网     浏览量:
字体:

   重点耗能企业特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0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是我市能源消费的主体也是重中之重。分析重点耗能企业现实情况,就是为了抓住工业中重点耗能企业这个“牛鼻子”,从根本上破除节能困境。

    一、基本情况

  1. 能耗占比较高。2014年,我市56家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71.9%。从各县(市)区看,除南岳区外,其余11个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超过58.63%。其中,比重在80%以上的有4个县(市)区,60%-90%区间有个市,60%-80%区间有6个县(市)区;珠晖区、石鼓区、蒸湘区、耒阳市比重均高于全市。 

表1  2014年各县(市)区耗能企业数及能耗占比情况  

   

重点耗能企业数(家)  

能耗占规上工业比重(%)  

全  市  

   

   

珠晖区  

3  

81.59  

雁峰区  

3  

34.39  

石鼓区  

6  

94.08  

蒸湘区  

4  

87.48  

南岳区  

   

   

衡阳县  

2  

35.95  

衡南县  

1  

61.66  

衡山县  

2  

29.18  

衡东县  

5  

53.84  

祁东县  

3  

66.03  

耒阳市  

23  

89.49  

常宁市  

4  

71.31  

  2.行业分布较为集中。2014年全市56家重点耗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化工、建材、煤炭、电力、机械等5个行业,占比达67.27%。从能耗看,化工、建材、煤炭、电力、机械等5个行业能耗占比较高,分别为19.6%、16%、14.3%、34.3%和6.2%。

  3. 单位产值能耗下行。我市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2011年的0.89吨标准煤降至2014年的0.69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2.47%,年均下降5.6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由2011年0.3吨标准煤降至2014年0.19吨标准煤,下降36.66%,年均下降0.91%。比较而言,重点耗能企业单位能耗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倍数由2.9倍扩大至3.6倍。

  4.能耗增幅波动下滑。2014年,我市56家重点耗能企业消费能源373900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6.24%,增幅比上年下降15.4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63个百分点。但从趋势看,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增幅呈波动下行态势。

  二、节能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节能压力。从2014年能耗增长较快的几个县(市)区有情况来看,重点耗能企业对节能形势影响大,其中大唐耒阳发电厂、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湖南省湘衡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金山水泥有限公司、湖南耒阳市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能耗分别达73.76万吨、63.35万吨、23.47万吨、23.36万吨、20.65万吨和18.02万吨,占全市规模以上能耗45.06%。显然,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有助于化解整体节能降耗的压力。

  2.有利于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据测算,2014年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购进各种能源所支付的金额占主营业务成本的19.7%,其中火电、建材、化工和钢铁等行业分别达36.7%、23.4%、22.2%和21.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能源购进支出没有包含能源运输、装卸、管理、损耗等费用,否则实际能源成本会更高。很显然,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不仅是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目标考核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三、节能着力点

  1. 从部分产品单耗下降着力。从重点耗能企业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看,2014年,我市原煤、钢、建材、烧碱等产品生产单耗高于全省。显然,这些行业的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能源管理,单耗仍有下降的空间。

  2. 从结构节能的潜力使劲。2014年,我市工业节能量194.18万吨标准煤,其中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管理实现的直接节能量126.36万吨标准煤,而结构调整尚未起到节能的成效,反而多用能44.47万吨标准煤。从长远看,结构节能空间大。当前,56家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我市“半壁江山”,占全社会能耗的48.5%,分别为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能的2.88倍和2.80倍。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比若下降1个百分点,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全社会节能量(194.18万吨标准煤)的12.25%、第一产业节能量(4.9万吨标准煤)的3.6倍、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量(6.7万吨标准煤)的2.4倍。

  四、建议

  抓住工业中重点耗能企业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既要立足当前,“稳扎稳打”巩固和扩大节能成效,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破除节能困境。

  直接节能仍是主攻方向。由于我市重化工业比重高,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分别占工业能耗的75%和71.9%,而这些行业和企业多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面广,结构调整难度大。短期内,我市工业节能仍以直接节能为主。为此,要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项目资金投入,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提高能源产出效益;企业自身应加强能源库存、消费、计量管理,提高能源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强化企业节能目标考核,以正在开展的“万家节能低碳行动”为抓手,分解和落实年度及“十二五”节能任务。

  结构节能是根本途径。综观我市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是降低能耗水平的根本途径。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从结构上降低高耗能行业、重点耗能企业在全社会能耗中的比重。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加速推进重点耗能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产品,降低初级产品的生产比重,拓展产业链,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